居家養老模式讓老人不再寂寞。本報記者 蘇強攝
黑龍江新聞網訊 居家養老模式讓老人不再寂寞。
《決定》援引
建立『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民辦機構為骨乾』的養老服務格局。到2012年,城市社區普遍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服務站,縣級至少有1/3左右城鄉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模式。
背景
截至2009年底,我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524萬,佔全省總人口的13.7%,預計到2020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891萬,約佔全省總人口21.58%,老年人口呈現加速增長態勢,老年人口的年齡結構漸趨高齡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等社會問題日益顯現。多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老齡事業,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成為日益突出且需要迫切解決的社會問題。解決養老問題僅靠國家和國辦福利機構無法解決,必須走社會化之路。社會化養老包括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一個是居家養老,一個是機構養老。從我省實際出發,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根本出路是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以老年社會福利、生活照料、醫療保健、體育健康、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養老服務體系。
社區居家養老——
足不出戶享服務
空巢老人新選擇
哈爾濱市南崗區革新街道辦事處最近出了新鮮事,幾年前由於行動不方便而住進養老院的王大爺老兩口搬回了家。『沒人照顧你們能行嗎?』『沒問題,現在有居家養老呼叫服務中心了。』王大爺老兩口說的居家養老呼叫服務中心,不但能為空巢老人解決日常家務問題,還提供陪老人聊天等服務,『足不出戶、在家養老』。
據統計,哈爾濱市南崗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13.3萬人,其中空巢老人佔老年人總數的15%以上。針對養老問題突出,南崗區首創開發了為老服務網絡呼叫系統。社區乾部告訴記者:『居家養老呼叫服務中心建立了,老人們都特別開心。在需要服務時,只要一個電話,服務機構就會按照老人電子檔案中的詳細信息,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食物配送、家電維修等方便、快捷的服務。』自從有了居家養老呼叫服務中心,社區的空巢老人不再寂寞了,沒有子女在身邊,照樣能夠得到和子女一樣的照顧。
『為進一步推進全省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深入發展,2009年,省民政廳在全省26個縣區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示范活動,通過加大投入、完善設施、規范管理、整合資源等方法,著力打造出一批居家養老服務的品牌縣(區、市)。』省民政廳社會福利處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在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加快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城市一體化、投資多元化、管理規范化、隊伍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家政服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緊急救援、心理諮詢、文化學習、娛樂休閑等為老綜合性服務網絡。充分發揮社區在老年福利服務事業中的作用,加快社區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步伐,不斷強化為老服務功能,逐步改善服務條件。同時,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依托社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政、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務,讓老年人既不脫離家庭,又能獲得專業化的社會服務。
2012年前,全省城市社區將基本建立起多形式、全覆蓋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並配備專職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承擔具體養老服務工作;農村社區(村)依托敬老院、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現有設施資源,建立綜合性老年服務中心(站),建成比例要達到30%以上;制定居家養老服務標准,豐富服務內容,建立和完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保障政府對特殊對象的購買服務資金、困難老人的補貼資金、各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所)建設的投入,引導和鼓勵社會中介組織、家政服務企業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創建老年人宜居社區,為老年人營造良好的生活服務和生態人文環境。
此外,社區居家養老還將在推進服務規范化上下功夫,全面提高社會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
公共機構供養——
農村老人過上城裡生活
在蘭西縣中心敬老院,身著彩衣的老人們在和煦的陽光下扭起秧歌,滿臉洋溢著無懮生活的幸福笑容。如今,敬老院樓內建有活動大廳、娛樂室、理發室;每餐花樣翻新、營養豐富;為方便老人就醫看病,還設置了衛生所,配備了專業檢查儀器;人性化、優質化,對老人實行全面服務、病床護理、臨終關懷,讓老人們的生活有了可靠保證。
不僅僅蘭西縣,自2005年我省開始敬老院整合改造工作以來,全省一些敬老院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都得到了全面提高,住進新院的老人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按照《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決定》的要求,到2012年,確保五保老人集中供養能力達到60%。這就意味著,我省將有更多五保老人過上舒適生活。
記者從省民政廳社會福利處了解到,據2008年初不完全統計,全省城鄉各類性質的養老機構1625所。其中在各級民政部門登記備案的城鎮養老機構1105所,農村鄉鎮敬老院或中心院520所;床位總數106167張(佔全省老年人總數的1.8%),在院供養老年人75600多人,床位利用率較高。據省民政廳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為加快我省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十二五』期間,全省力爭實現縣(市、區)至少有1所100張床位以上的老年人綜合性社會福利服務設施,在中心社區的范圍內,根據需求設立可容納30名以上老年人的養老院。同時,積極探索公辦民營、合作經營、委托管理、服務外包等運行模式,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公寓、老年康復中心、托老所、老年護理院等養老服務設施。各地可采取土地劃撥、稅費減免、貸款貼息、床位建設補貼、床位運營補貼、以獎代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老年福利服務設施和服務機構。
面對『到2012年確保五保老人集中供養能力達到60%』這一目標,省民政廳廳長楊喜軍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新建縣級中心敬老院42家、區域性中心敬老院39家、五保家園21個,計劃新增床位10000張,全省敬老院總床位將達到7萬餘張,全省敬老院集中供養率將達到50%以上。』經過今年一年的建設,我省將實現每個縣市都有一家高標准、規模化的縣級中心院,幾個鄉鎮共有一家區域性中心敬老院,部分大型中心村屯建有五保家園的工作目標,屆時全省將形成以中心院為輻射、區域院和鄉鎮院為主體、五保家園和社會辦院為補充發展格局,農村敬老院的基礎設施和供養條件、管理服務水平將實現質的飛躍,全面滿足五保對象的供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