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1日訊 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在《中直黨建》雜志發表文章《執政者不能回避信訪,更不能害怕信訪》,全文如下:
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是確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前提條件,更是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目標責任。我們的責任就是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這個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認真負責地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高度重視通過信訪來傾聽各方面各階層群眾的聲音,及時化解各類矛盾和糾紛,奠定和諧穩定社會的民意基礎。
當前,黑龍江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總體要求,全力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全力推進以『講黨性、樹新風、優環境、促發展』為主題的作風建設活動,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很好,信訪形勢也總體平穩。但由於黑龍江是經濟欠發達省份,發展速度慢,經濟實力弱,歷史欠賬多,遺留問題多,是個農業大省,又是個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多、制轉企業多,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矛盾交織在一起,信訪工作任務也就十分繁重。做好群眾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當前,信訪問題復雜多樣,有法律執行問題、政策落實問題、土地征用問題、房屋拆遷問題、勞資糾紛問題、經濟詐騙問題、企業改制問題、農林矛盾問題、歷史遺留問題、黨群關系問題、民事糾紛問題,等等。信訪工作數量大、難題多、化解難。
這幾年我們深入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活動,重信重訪專項治理活動、縣(市、區)委書記大接訪活動,以及『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解決了一大批信訪突出問題,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但仍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解決好信訪問題還要花大力氣,下大功夫,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包括提供政策的、法律的、經濟的支持,通過多種形式來解決。
信訪工作,說到底,必須要解決問題,要把解決信訪問題的過程,作為關注民聲、改善民生的過程,作為提高各級黨委、政府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過程。我們要抓住領導乾部接訪這一重要舉措,主動接訪、帶案下訪、包案息訪,對存在的問題真正重視,真正解決。要努力把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切實做到不要把小事拖成大事、不要把事件變成案件、不要把個體性問題變成群體性問題、不要把新的矛盾糾紛拖成歷史積案。對歷史遺留的矛盾糾紛,要整合資源,加大投入,綜合運用各種辦法,最大限度地推動『事要解決』,最大限度地減少『信訪存量』。要在領導體制上、工作機制上、工作方法上、乾部隊伍建設上加大工作力度,認真探索解決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努力開創我省信訪工作的新局面。
做好信訪工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正確看待信訪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很快,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發展,生活改善,但是信訪問題卻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難解決,已成為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從道理上講,經濟發展了,生活改善了,社會矛盾應該越來越少,到政府上訪也應相應減少。但現實情況卻不是這樣,信訪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呈現出逐年增多的趨勢,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頭痛的老大難問題。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需要冷靜思考,深入研究。
首先,要看到信訪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任何歷史時期都無法回避的社會問題。往往在社會動亂時期,到政府上訪告狀是不多的,原因很簡單,社會不穩定、政權不固定,人民有了問題找政府也解決不了。而且政府是靠不住的,今天你上臺,明天我上臺,政權更迭很快,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人民群眾對政府不信任,就不會去找你。同時,社會動亂,許多問題的產生與兵荒馬亂有關,人民企求的是能夠安定下來,其他問題都不是主要矛盾。即使有了問題,也是自己解決。所以,從社會歷史發展來看,一個社會穩定下來以後,政權越鞏固、社會越安寧,到政府上訪就越多。這個原因不復雜,就是政局穩定了,政府真正擔負起了社會管理的責任,政府手中也有了很大的權力,能解決問題,能辦成事情,人民對政府信任,有了問題找到政府能夠解決,自然就相信政府、依靠政府。另一方面,社會安定了,人民安居樂業,各種各樣的利益需求也會增加,需求多了、要求高了,矛盾和問題自然而然也就多了,需要政府幫助協調解決的問題也自然就會多了,上訪也就多了,這也是很正常的社會現象。
其次,經濟越發展,來往越頻繁,社會的流動性也就越大,社會的矛盾自然也就越多。所有的社會活動都是人的活動,人與人的交往越多、越頻繁,各種矛盾自然也就越多,這也是很正常的。人和人只要交往就會有矛盾,特別是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調整變化,競爭衝突都是不可避免的。有了衝突找政府,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要研究一個社會現象,為什麼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上的經濟詐騙,人民群眾上當受騙了不去找詐騙者,不去找公司,不去找企業,而是來找政府。道理很簡單,因為人民的政府是整個社會的管理者,不論哪個方面有了問題,都要來找政府解決,這也是很正常的,是天經地義的。群眾有了委屈,有了難事,如果不找政府,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政府又協調不了這些矛盾,就會出現用非正常的或者激烈的手段來解決。經濟越發展,社會矛盾就越多,這也符合社會運動規律,到政府上訪多也就很正常了。
其三,隨著對富裕生活的追求,上訪也會增多。過去常說:『窮折騰、富安然』,這話原則上是對的,但關鍵還是要看窮富的標准和程度問題。過去大家都吃不飽肚子,吃飽穿暖是第一位的問題。大家捆在一起守窮,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煙茶糖酒都是憑票供應,定量限制。一個社會一樣的標准,大家都很平均,誰比誰也好不到哪裡去,就是差也差不到哪裡去,沒有什麼可比可爭的,反而相對安定和諧。因為都不富裕,還能相互體諒、相互幫助。現在日子好起來了,每個人的生活比過去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意見和矛盾反而多起來了。深入思考,這一現象也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一方面在發展過程中,隨著社會的變化,人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人的單一溫飽需求向富裕需求、舒適需求發展。人類的社會需求是沒有止境的,條件改善了,不但物質需求會變,而且文化需求、精神需求、環境需求、醫療需求也會隨之變化。不同的歷史時期,需求是不一樣的,歷史進步,需求提高也是與時俱進的,而且需求是永遠無法滿足的。需求的多元化、多樣化,自然而然矛盾就會增多。現在上訪中反映的許多問題,就是需求的多樣化、矛盾的多樣化造成的。另一個方面,現在的生產發展、生活提高,都還是初級的,也是很不平衡的,不但滿足不了人們物質和文化需求,而且相互差別還很大。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利益關系相互交織,競爭又十分殘酷,效率和公平的問題仍然是對很尖銳的矛盾。社會分配也是多種形式、多元多樣的,有按勞分配,也有按資分配,還有按生產要素分配,競爭十分激烈,收入差距大,各種矛盾衝突也就在所難免。人們有了問題,希望政府能主持公道,能給予支持,這也是很自然的。這些年發生的上訪事件、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諸如企業改制、征地拆遷、下崗就業,等等,無一不是和分配有關,和收入有關,和切身利益有關。
其四,還有一個民族文化問題、社會心理問題,這也要正視。『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是根深蒂固的,形成了一個普遍的民族特性文化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利益的多元、需求的多元,帶來的是思想的多元。人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有意識的,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人不但注重物質需求,更注重精神需求,不但追求物質上的富有,而且追求精神上的富有,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有一樣的思維活動、一樣的思想意識、一樣的覺悟,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也是辦不到的。我們可以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上統一起來,為著共同的目標去奮斗,但不能強求大家一個標准、一種語言、一樣方式的生活,不能苛求人的思想認識整齊劃一。我們提倡人的精神自由解放、豐富多彩,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就會對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產生不同的認識和感悟,就會有不同的是非衡量標准,各種各樣的思想衝突也是在所難免的。人們有了疑惑、有了不滿就要上訪告狀,為了一口氣,要找政府評理,要弄出個所以然來,這也是一種很自然的社會現象。一些問題,反反復復解決不了,不全是利益問題,也有思想認識的問題、觀念意識的問題。
由此而論,信訪問題是一種社會現象,將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改革開放的全過程、執政的全過程。只要有政府,就會有信訪,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現象。執政者不能回避信訪,更不能害怕信訪,要正確對待信訪現象,認真解決信訪問題。要把信訪問題放在社會發展規律中、放在社會大背景下來看待。一定要有這個心態,沒有這個心態,沒有這種認識,整天兵來將擋,水來土屯,上推下卸,互相埋怨,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臨時采取一些應急手段,暫時是安撫下來了,但長久不了的。這是一個反復的、持續的社會問題,一定要正確看待。處理好信訪問題,根本的是要真心誠意地為群眾著想,認真負責地去解決問題。
一是要把信訪作為分內職責。執政者接待群眾來信來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是分內的職能和責任。政府是為人民而設的,就是要管理好人民的事務。執政者要為民做主,解民倒懸。執政者不能怕群眾、不能怕告狀。我們黨是執政黨,都要把信訪作為分內職責,而不能作為一種負擔。社會發展還沒有到無為而治、自行調節、人人自覺的程度。我們希望社會安寧、天下太平、人人無事,那是我們的理想願望和工作追求,實際情況是辦不到的,至少在相當長的時期是辦不到的。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黨領導人民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得到了極大解放,對於眾多的社會問題,不是找一個對立面,用一些政治術語就能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就是什麼問題,而且必須要真正面對、真正解決,是繞不開、躲不掉的,一定要作為必須擔當起來的職能和責任,而不是作為一種負擔。我們現在許多乾部害怕矛盾,看見群眾上訪就害怕,連走路都躲著走。怕矛盾的政府不是好政府,怕矛盾的乾部更不是好乾部。只有不怕矛盾,敢於觸動矛盾,纔能把問題解決。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就會把小事積成大事、易事積成難事、個體事件釀成群體案件。
二是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信訪工作,也可以說是黨的群眾工作。我們對群眾的感情如何,解決困難的能力如何,化解矛盾的本事如何,都可以在信訪工作中反映出來。信訪工作不是司法工作,不是把案件查清,責任劃清,作出判決,強制執行,而是一種調解工作,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平衡各方面的情緒,妥處各方面的利益,把矛盾有效化解的工作。有些問題不是協調能夠解決的,要提交給司法部門、紀檢部門去查處,並給群眾一個答復、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或幫助解決問題的辦法,督促有關方面給以解決。簡要說,信訪工作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大量的是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工作,而不是復雜關系、激化矛盾。如果把信訪工作提交到司法部門去處理,就是依法判決的問題,就是剛性的、強制性的執行問題。當然司法程序中也有個庭外或庭下和解的問題,但同信訪工作處理矛盾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司法案件的處理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以強制為手段,判決了就得執行,是沒有餘地的。而信訪工作,則是通過講政策、講道理,包括講法律、講人情,等等,通過大量的思想工作和一定的經濟政策等手段,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而不至於使矛盾越鬧越大,不使事件釀成案件,小事變成大事,個體聚成群體。解決群眾反映的信訪問題要講政策,要講法律,講原則,講紀律,但不是簡單地、生硬地去講大道理,甚至去嚇唬群眾、去壓制群眾,而是要帶著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做信訪工作一定要講情感,要有情,要同情,要真情,要動情,要讓上訪群眾真心感受到我們是在替他們想、替他們說、替他們分懮解難。即使他們提了不合理的要求,甚至過分的、錯誤的要求,我們也是在替他們著想,避免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做人的工作,做內部矛盾的化解工作,一定要動情,情前理後,理在情中,動情曉理,寓理於情,這纔能取得好的效果。信訪問題很復雜,可以說利益訴求多種多樣,件件不同,每一個案件都要認真研究,找出根本原因所在,帶著真情去做工作,抱著真心去解決問題,有許多問題就可以解決。
三是要做到真正解決問題。工作要做好,信訪量要降下來,要做到息訴罷訪,關鍵是要解決問題。不解決問題,再多的措施辦法都沒用,都是治表而不治本。問題沒解決,群眾還是要上訪。辦法就是把問題解決,解決一個就會息訴罷訪一個。解決問題辦法很多,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一案一策,一事一招。但不論什麼辦法和招數,有4個條件要提供、要做保障。一個是要有法律做靠山。上訪告狀反映合理的問題要解決,不能拖著不辦。不合理的不能解決,過分要求不能遷就,否則就會帶來副作用,造成連鎖反應。這就要靠法律來支持。對鬧訪的、向政府施壓的、聚眾圍堵政府、佔道阻塞交通、嚴重破壞工作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就要依法處理,不能造成不論采取什麼手段和行為、只要是上訪就有理的現象。任何人都必須守法,上訪者也不例外。第二個是要有政策做支橕。我們現在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困在哪裡,有許多涉及到政策問題。有許多問題是歷史遺留的,是轉制形成的困難和矛盾,還有的是東北的地域條件、體制機制、產業結構所特有的,需要在政策上給以明確。對涉及到政策性的問題,還要通過完善政策來解決。我們省委、省政府很重視這個問題,堅持從黑龍江的實際出發,研究了一批信訪中涉及到的政策,較好地解決了『五七工』、 『家屬工』的老大難問題。群眾所反映的問題涉及到政策性的問題很多,不能以沒有政策或政策規定不能解決為由而推脫搪塞。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關鍵看群眾反映的利益訴求是否合情合理,而不是看是不是有政策,或政策是怎麼規定的。政策是人定的,是為人民服務的,人民利益至上是我們的執政原則,只要符合人民的利益,政策可以制定,可以修改,可以完善,而不是作為教條抱在手上。第三個是要有經濟做基礎。信訪工作多是利益訴求,經濟問題佔大多數,經濟問題最終還要靠經濟手段來解決。有許多問題長期解決不了,主要是沒有能力來解決好這些經濟問題。放開搞活,企業轉制,市場經營,利益多元,整個社會關系、生產管理、隸屬體制、人員歸屬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利益關系十分復雜,有些問題連責任人都找不到,有許多責任單位、責任人已經負不了責任,沒有了解決問題的經濟能力,包括經過法院判決的案件都執行不了。對這類問題要研究解決的辦法。政府包不起來,也無法包起來,但群眾的合理利益訴求也要解決,責任單位又拿不出來,怎麼辦,一定要研究出一個辦法來。社會救濟、勞動保障、適當補助等,可以多渠道來解決。第四個是要有組織做保證。要發揮我們的黨組織優勢,不能把信訪工作看作是信訪部門的事,完全交給信訪部門去處理。各級黨的組織都要重視信訪工作,自覺做好信訪工作。要關心上訪群眾,真心實意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在關懷幫助下來做好工作。在一些群眾有了困難的時候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是我們共產黨的政治優勢,一定要繼續發揮好我們的政治優勢,把信訪群眾的困難解決好,工作做好。
(本文系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吉炳軒在省內信訪工作會上的講話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