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訊 上海世博會開幕以來,國內外參展方都在以各種方式展示和提倡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提倡發展自行車是很多國家城市的一項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政策。筆者在世博園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國外城市案例館參觀時,發現很多國外城市都十分重視發展自行車。在今年4月23日發表《發展公共自行車,為冰城交通減壓——上海迎世博非機動車管理的啟示》文章並得到一定社會響應後,在此介紹上海世博會幾個國外城市重視發展自行車的案例情況,希望有所啟迪。
A巴塞羅那案例
巴塞羅那案例館城市規劃區的一個主題是:把可持續性作為一項原則。為了了解其可持續性發展原則的具體情況,筆者先與巴塞羅那館講解員戴月小姐進行攀談,隨後又拜訪了館長伊莎女士。伊莎女士介紹,在可持續發展原則下,巴塞羅那政府倡導行人和環境優先的理念,鼓勵人們出行使用公共交通,提倡人們多騎自行車,騎自行車出行在巴塞羅那很普遍,而且由於政府十分重視專用自行車道的建設,在巴塞羅那騎自行車十分方便和舒適。
B馬德裡案例
在參觀馬德裡城市案例館時,筆者也看到了其重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展示,於是就主動找到館長佩德羅先生,了解馬德裡市如何鼓勵發展自行車的做法。
佩德羅館長指著案例館中的一塊展板說,馬德裡鼓勵發展自行車。然後,他讓筆者看看馬德裡的市區地圖,指著城市外環線道路說,馬德裡城市外環線長三十多公裡,不但設置汽車行駛的環線道路,而且設置專用自行車道。馬德裡市區的幾個大型公園,都有環公園專用自行車道,城市外環線自行車道與市區內幾個公園自行車道互相連通,為騎車休閑和健身的市民提供方便。目前,馬德裡市還規劃在市區建設更多的專用自行車道,鼓勵發展健康、環保的自行車出行方式。
C奧登塞案例
作為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故鄉,丹麥奧登塞市不但以其童話般的城市魅力而著稱,更以自行車王國而出名。筆者向奧登塞案例館兩個中文名字為喜娜和春蘭的講解員詳細了解了奧登塞發展自行車的情況,感覺印象很深。奧登塞市是丹麥第三大城市,面積53平方公裡,人口18萬。一百多年前,奧登塞市曾建設了丹麥的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後來也經歷了重視汽車忽視自行車發展的階段,大約在10年前,奧登塞市政府重新提倡並鼓勵發展自行車,目前全市擁有自行車道長度510公裡,人均擁有自行車道長度3米,大約25%的市民騎自行車出行,其中80%的學生騎車上學。除了自行車道,政府還建設了很多自行車停放設施、充氣設施、地面自行車鎖等設施,大大方便人們騎車出行。在談到奧登塞冬季下雪對騎車的影響時,兩位講解員介紹,在下雪時,奧登塞優先清理自行車道上的積雪,然後纔清理汽車道上的積雪,可見,在那裡騎自行車是多麼受到鼓勵和照顧。
D期待:成功的哈爾濱自行車案例
研究發達國家城市自行車發展的過程,發現很多城市都曾經歷了『重汽車、輕自行車』的發展階段,馬德裡案例館佩德羅館長告訴筆者,他上世紀90年代曾在北京生活一段時間,經常騎自行車出行,現在十分懷念北京交通的自行車時代。哈爾濱市也曾是自行車出行佔據大半江山的城市,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車工業的發展,城市裡的自行車身影越來越少了。今年正值全市的路橋改造建設時機,可以在道路設計和建設中考慮適當設置自行車道,重新提倡發展自行車,應該是時機比較成熟。
除了低碳環保和健身的原因,在哈爾濱發展自行車的原因還有:
關注民生的需求。很多市民目前還不能乘私家車出行,而且還有一些經濟困難的群體存在,如果能夠為後者提供經濟、方便、安全的自行車出行方式,也是對民生的關注。
緩解交通的需要。按哈爾濱市區面積,很多人上下班距離並不太遠,騎車出行比較適宜,如果不重視公共交通發展和騎車出行等交通方式,私家車發展過快,哈爾濱可能成為出行成本較高的城市。
城市風格的點綴。在哈爾濱,如果滿街看不到一輛自行車,而是到處看到擁堵的汽車、感受汽車尾氣造成的污染,城市的歐陸風情一定會大打折扣。
希望通過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看到哈爾濱適度發展自行車的成功案例。
(作者王喜全,省發改委乾部,現被中組部選派赴上海世博會掛職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