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6月2日訊 經文化部最新公示,我市日前又有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月1日,記者從市文化廣播電視局獲悉,此次新添的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富拉爾基罕伯岱村的達斡爾族傳統婚俗和訥河市的鄂溫克族瑟賓節。至此,我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達5項。
據了解,富拉爾基罕伯岱村是達斡爾族人聚集的村落,是黑龍江、嫩江流域最早的達斡爾族原始部落。千百年來,他們以漁獵、放牧為生,形成了達斡爾民族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其中達斡爾族傳統婚禮就是先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婚禮中有習俗、禮俗等傳統文化,並穿插著大量傳統民歌,提親時唱的『提親歌』,相親後的『思念歌』,出嫁時媽媽唱的『囑托歌』,婚宴中的『祝酒歌』、『醉酒歌』及回門時唱的『回娘家』,表達了達斡爾族人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情懷。而鄂溫克族瑟賓節則是鄂溫克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每年陰歷五月的中下旬,居住在訥河市的鄂溫克族人都要擇日歡慶。屆時部落裡的男女老幼,都要身穿節日盛裝相聚在嫩江邊的河谷草灘共度佳節。傳統的瑟賓節民俗活動包括:祭祀山神(或敖包),民族歌舞表演,傳統競技,游戲,野餐酒宴,篝火晚會。其風俗形態原始古朴,獨具特色。
據市文化廣播電視局同志介紹,『國三批』非遺名錄申報條件比以往更加嚴格:不僅要求申報項目要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而且還要具有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並具有在一定群體中或地域范圍內世代傳承、活態存在的特點以及具有鮮明特色,在當地有重大影響等標准。此次達斡爾族傳統婚俗和鄂溫克族瑟賓節榮登國家級名錄,不僅為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再添亮色,也證明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厚底蘊。
截至目前,我市除擁有的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達斡爾族『烏欽』和達斡爾族罕伯岱民歌等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分別達到13項和3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