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市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在給家裡進行徹底清潔後,會出現嗓子疼、眼睛不舒服,甚至臉部起紅疹等癥狀。專家介紹,出現這些不良反應是由於皮膚及呼吸系統吸入了清潔產品中的化學毒素。洗衣粉、洗滌靈、領潔淨、柔順劑、消毒劑、潔廁靈……如今,這些清潔用品已成市民家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備品,但是專家提醒,這些清潔用品在清潔家居環境及衣物、蔬菜水果的同時,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引發癌癥。
『包裝上只寫了超強去油污效果,卻沒有任何成分說明,這叫消費者怎麼放心呢?』哈市市民劉小姐拿著一瓶剛買的廚房多用清潔劑,表示自己很擔懮。隨後,記者走訪了哈市多家超市,發現市面上銷售的部分清潔用品的外包裝說明書上沒有產品的成分說明,有些即使標注了成分也很含糊,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
A廚房清潔品
成分無明確標注
5月30日,記者在哈市南崗區一家超市看到,各種品牌的洗滌用品讓人眼花繚亂。隨手拿起一瓶某品牌的廚房多用清潔劑,在外包裝上只看到『超強去油污』等廣告宣傳字樣,卻沒有找到任何成分說明。記者發現,幾乎所有品牌的廚房清潔劑都沒有標注成分。而洗衣粉、洗滌劑等產品雖然標注了成分,也只是含糊地寫道『表面活性劑、水軟化劑』等十分專業的名詞。
在采訪中一些顧客表示,有些清潔產品清潔效果極強,但同時也散發一些刺鼻氣味,『會不會是添加了一些有害的化學成分?』許多消費者對此表示擔懮。
在道裡區一家超市,記者詢問促銷人員一些關於清潔產品的添加成分,促銷人員卻讓記者自己去看包裝,或者乾脆告訴記者『不太清楚』。一位消費者對此表示,他也很想知道洗衣粉、洗滌劑中的『表面活性劑』究竟是由什麼化學成分組成,他認為消費者應該有獲知產品具體成分的知情權。
B部分清潔用品成健康隱患
對此,記者諮詢了一些專家。專家介紹,傳統洗滌用品中所含有的化學成分,已成為繼食物污染、家裝污染之後的第三大『健康殺手』。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有月桂醇硫酸鹽、多聚磷酸鈉及增白劑等;洗滌餐具、蔬菜、水果的洗滌劑主要成分為碳酸鈉、多聚磷酸鈉、矽酸鈉、表面活性劑。如果使用不當,這些化學合成物會通過皮膚接觸、清洗殘留等方式對人體造成傷害。洗滌用品中所含的表面活性劑、助洗劑及其他的化學添加劑可使人體血液中鈣離子濃度下降、血液酸化、讓人容易疲倦,這些化學毒素還使肝髒的排毒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肝細胞病變加劇,而且還具有較強的癌癥誘發性。另外,家用清洗劑有些呈酸性、有些呈鹼性,混合時還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如用潔廁劑除垢時可能產生刺激性的氨氣或氨水,當氨水與具有漂白功效的清潔劑混合時容易產生有毒的氯氨氣體,過量吸入後將導致肺部病變。
據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專家指出,近10年來各種癌癥患者不斷增多,年輕化趨勢明顯,與人體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種種化學污染不無關系。
相關鏈接
如何正確使用清潔用品
1.浴室洗滌類、潔廁類、廚房洗滌類用品最好分開使用,減少毒性;
2.經洗滌劑洗後的餐具必須用清水漂洗兩次以上,其實熱水是最好的洗滌品,如果想洗滌油類物質,蘇打水去油效果很好,沒有必要用合成洗滌劑;
3.市場上出售的普通洗滌劑僅可去除農藥殘餘,但不具備消毒、殺菌功能,所以洗蔬菜水果不宜浸泡時間過長,否則會使細菌隨著洗滌殘液進入人體;
4.洗衣服時,應盡量使用無磷、無苯、無熒光劑的肥皂粉,或者選用低磷、低苯的洗衣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