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旗嶺農場別墅區。東北網記者 顧碩攝 |
![]() |
紅旗嶺農場廠區一角。東北網記者 顧碩 攝 |
![]() |
紅旗嶺農場廣場。東北網記者 顧碩攝 |
東北網6月2日訊(記者 顧碩)紅旗嶺農場依托自然資源,重點打造生態產業為主體的局域經濟新格局,建立了『生態文化、生態旅游、生態養生、綠色有機食品』四大品牌產業,走上了一條以自然建城、自然養城、自然興城、自然富城的發展新路子。據了解,農場2009年實現社會總產值6.6億元,同比增長13.7%;國內生產總值4.5億元,同比增長12.1%;糧豆總產15.3萬噸,同比增長5%,農場人均收入達到1.6萬元。
以生態文化為抓手推動產業化快速發展
紅旗嶺是滿族的發源地,浸漫著濃郁的生態文化氣息。截至目前,該農場優化文化產業空間布局,在城鎮重點發展了廣播影視、演藝娛樂、文化創意、網絡服務、文化經紀等文化產業;在邊陲第一村(農場第一管理區)、五星湖、明月湖等重點發展了民風民俗、休閑養生、影視拍攝等文化產業;在十五作業站、東風嶺至五星湖一帶重點發展了休閑旅游、農業觀光、特色種植等文化產業。同時實施了『七點一線』旅游觀光、北山紅塔教育基地等一大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大力推動了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並圍繞養生文化,推進了『全國老乾部養生基地』項目建設;圍繞休閑文化,打造了城區廣場文化園區;圍繞民俗文化,建成『邊陲第一村』等農耕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並開發了『皇冠蛋糕』、『張記湯圓』等民間特色食品,同時在一些房地產項目上將山水文化與建築藝術有機結合,成為有紅旗嶺特色的房地產熱銷典范。
以項目建設為拉動實現旅游業提檔昇級
據了解,去年以來,紅旗嶺農場在保護和開發並重的前提下,制定和完善了『七點一線』生態旅游觀光線路,加速了『邊陲第一村、特色農業區、五星湖樂園、撓力河濕地、北山公園、明月山莊(即南湖)、紅旗渠瀑布』等旅游景點的建設,推動了農場旅游功能的提昇。同時,農場按照『打開場門、放開經營、招商引資、借力發展』的建設思路,積極打造了城在山中、樓在樹中、人在園中的集旅游、衛生、文化為一體的新型生態園林城鎮,規劃了『辦公、商業、工業、教育、休閑娛樂』五大園區,形成了農場小城鎮『東城、西園、南湖、北塔』的獨特園林景觀建設格局,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員來場定居、創業,提昇土地價值,作強作大了旅游業,實現了小城鎮建設的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
據統計,僅2009年5月以來,紅旗嶺共吸引游客25000餘人次,給農場經濟帶來了1500萬元的收益,增強了旅游業對農場經濟發展的帶動力。
以天然氧吧為支架擎起生態養生經濟立柱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候鳥式養老和生態式養生越來越被世人熱衷。而紅旗嶺農場地淨水清,資源盛饒,有著良好的氣象條件和生態環境,正是發展生態養生基地的『風水寶地』。針對『目前國內開展候鳥式養老、生態養生、健康管理的企業為數不多,形成完整生態養生理論體系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的狀況,2009年,紅旗嶺農場又大膽地做出了發展生態養生產業的戰略決策。
在小城鎮建設工作中,該農場本著『最大限度保護和利用原生自然景觀』的原則,摒棄了通常建造工程大量填挖土石、改換原有地形這種嚴重破壞自然生態平衡的粗放型做法,各建築均在充分尊重原生地形地貌的基礎上,依山就勢科學規劃設計,構建了與自然環境良性循環、協調發展的低樓層、低密度、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態社區,遵從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2009年,各種文化產業的形成和『七點一線』旅游業的開發,引起了世人對紅旗嶺的好奇和關注,使紅旗嶺農場打造生態養生產業的時機基於成熟。讓人贊稱:『紅旗嶺,真是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好地方。』
以生態資源為依托打造綠色經濟產業規模
據了解,紅旗嶺農場確定了把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作為調優經濟結構、調出競爭優勢、調強經濟實力的突破口,認真研究制定了本地綠色、有機食品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並根據本地的生態環境和資源特色,充分發揮了農場各區域優勢,合理安排了綠色有機食品的生產,實現了資源合理配置,制定了相關的推進措施。
目前,紅旗嶺農場綠色食品基地已呈現出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科學化生產的良好態勢。農場規模發展的林下參、五味子、地栽木耳等林下經濟;黑蜂、林下雞、山豬等立體生態養殖;以狐貉為主的特色養殖等綠色食品開發集群企業,結牢了綠色食品產業生產、加工鏈條,已成為農場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重要產業。僅此一項,2008年,為農場實現產值9000萬元,總利潤3900萬元,從業人數3210餘人,從業戶數1800戶,從業人均收入12150元。其中黑蜂、五味子、林下參已陸續申請了無公害產品標識,為打造綠色、有機農業品牌奠定了基礎。
同時,紅旗嶺農場還是馳名墾區內外的『綠色稻鄉』。 2007年,紅旗嶺農場水稻生產通過了ISO9001和ISO14001國際質量、環境雙體系認證,實現了管理與國際接軌。現農場22萬畝水田均為原始河水灌溉,年產綠色優質水稻13萬噸。其中國家認證的綠色有機水稻10萬畝,歐盟認證的有機水稻2萬畝。農場已建成14條大米生產線,年加工能力15萬噸,農場『五星湖』、『七爾沁』牌優質大米已銷往俄羅斯、香港、澳門、內蒙古、河南、河北、陝西及沿海各大城市,成為馳名墾區內外的『綠色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