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將桶內的油倒出來。

東北網6月3日訊 通常所說的地溝油亦稱垃圾油,是賓館、飯店和食品加工企業存留和排放的泔水,經過提煉處理制成的油。雖然國家早就明令禁止將這種廢棄油脂加工成食用油,但由於有利可圖,地溝油始終屢禁不止。近日,有市民向記者反映,在哈市某大學校園內,經常有運送地溝油的車輛出入,記者對此進行了跟蹤暗訪。
現場
貨車上裝有多桶折籮
5月27日17時40分,記者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來到哈市某大學學生食堂後院。此時一輛車牌號為『黑AU00XX』的白色貨車拉載著十幾個髒兮兮的大桶停在食堂後院路旁。桶內有的已盛滿了折籮,有的還是空的。
車上兩名男子一個守在車邊,一個忙著與食堂內的工作人員往車上運折籮。守在車邊的年輕男子見折籮運到,便拿起一個大笊籬伸進盛滿了折籮的大桶裡,將裡面的『乾貨』一下下撈出來。很快,原本盛滿折籮的大桶內便只剩下一些菜湯了。隨後,男子十分熟練地用小盆撇油,然後再將盆裡的油倒進盛放油脂的小桶內。
據記者計算,從17時40分到18時10分,食堂內運送出的折籮有5桶。18時15分,這輛車的兩名男子不再搬運折籮,兩人將車兩側的擋板掛好後,啟動車輛駛出了食堂的後院。擔心被車上的人發現,記者只能遠遠地跟著,但似乎這輛車對學校的地形十分熟悉,拐出一個彎道便不見了。
追蹤
貨車消失在一片平房中
28日18時許,記者再次來到這所大學的校門口。18時30分許,那輛運送折籮的貨車駛出了校門。記者驅車跟蹤該車一直到團結鎮天恆大街606號附近的一片平房,這輛車一下紮進了小道內。記者在這片平房的入口處等了五六分鍾也未見這輛車出來。
『難道平房內另有出口?』記者隨後下車步行進了這片平房。
『你這裡有收泔水的嗎?』記者拉住一位中年婦女問道。
『有啊,你要乾嘛?』中年婦女上下打量著記者並反問。
『我是飯店的,想問能不能到道外區收折籮。』
『道外啊,遠了點兒。你們有多少?』
『烤肉、火鍋,我們店折籮不少。』聞聽折籮多,中年婦女說,這裡有三五家都收折籮,她可以幫忙問問看。在這名中年婦女的幫助下,記者找到了一家收泔水的,但這家女主人很警惕地打量了記者一番後說,她家從不收泔水。
『把頭三家都收的,要不你去那邊問問吧。』中年婦女說,其實她們這裡收泔水都是喂豬的,也收不了多少。記者在這片平房區內觀察發現,這裡沒有飼養生豬應有的味道。安靜的小路上,兩側的平房裡連點豬哼哼的聲音都沒有。
再訪
泔水到底乾什麼用了?
6月2日,記者再次來到團結鎮一探究竟。時值中午,鎮上的綜合市場內蔬菜、水果、魚、豬肉等攤床少有人光顧。記者在三五家賣糧油的店裡並未發現任何異常,店內的售貨員說,他們的油都是從正規廠家批發來的,仔細聞了聞油,也沒有任何異味。
隨後,記者以為飯店買肉為由走訪了幾家販賣豬肉的店鋪。
『我這兒賣的豬喂的都是細料,肥著呢。』攤主說著掀起蓋肉的簾布。
記者又問附近兩家賣豬肉的攤主發現,這裡賣的豬肉幾乎都是喂所謂的『細料』長大的。但記者問附近是否有養豬的人家時,大家都說沒有。
附近沒有養豬的,那前兩天記者看到的泔水是用來乾什麼了呢?記者隨後從知情人處獲知,所謂的『細料』就是以泔水為主,而『粗料』則是以飼料為主。
今年3月23日,省內某媒體曾報道過在道外區團結鎮有一處隱藏在居民區內的小型食品加工廠。工廠院內散落著一個個髒油桶。車間兩口大鍋裡裝滿了已經發黑的油。知情人說,這個院子一共有兩家食品加工點,一家加工炸玉米豆,另一家主要生產鍋巴和薯片。而制作食品所使用的油就是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地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