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龍山農場關注民生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
東北網6月9日訊(記者 孫曉銳)近年來,農墾建三江分局青龍山農場把改善民生作為小城鎮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打造萬人城鎮,去年,農場人均純收入由去年的9277元提高到1.3萬元,同比增長29%。有510戶作業站職工搬遷到場部居住,全場有620戶居民住進樓房,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要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就要千方百計增加百姓的收入,這是全場百姓的迫切願望,也是我們青龍山這屆領導班子努力工作的方向。』青龍山農場場長吳金龍的話語鏗鏘有力。
去年,農場投資建設了6400平方米的墾區第一座大型現代工廠化芽種基地,使青龍山37萬畝實現水稻全面積供芽種,每年可為農戶節省催芽成本90萬元,供應的芽種標准高,好苗八成糧,可提高水稻產量5%以上。
為了扶持更多的職工群眾發展第三產業,農場投資10萬元將原來的一棟1400多平方米的舊房屋改建成農貿市場,新建起了60多長的櫃臺,改造了室內照明設施,維修了供暖、供水設備,室內照明用電費和取暖費都由農場承擔,一年農場要拿出5萬元。這個農貿市場現在已有經營業戶30多戶,年實現銷售收入100萬元。
整體搬遷工作中,按照新的城鎮規劃,農場的老機關、老招待所需要拆除重建,但這些『老古董』早在10多年前就已出售給百姓經商。考慮到不少拆遷戶一時失去了經營場所,影響生計的實際情況,農場將原來的職工食堂改成商貿市場,有30多家個體經營業戶搬了進去,使拆遷經營兩不誤。
近兩年,農場累計投入3300萬元建設公益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農場的自來水建成已有25年的歷史,部分管道已經淤鏽不通,75%的自來水入戶率,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有的居民常年吃不上自來水。為造福百姓,農場投資600萬元新建自來水管線,一改過去按時供水為24小時供水,過去的斷頓水如今已被涓涓細流所代替。
原場部供暖公司由於設備陳舊落後供熱溫度達不到標准,污染環境嚴重,居民意見強烈。為了解決群眾供熱難題,農場投入1050萬元,將鍋爐廠房搬離居民區,更新了2臺鍋爐,重新鋪設了管網,加粗管道直徑,提高了供熱質量,淨化了環境。
在青龍山農場采訪時,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自己的夢,自己圓。圍繞民生抓經濟、圍繞民生抓城建,就是要讓老百姓有錢花,有樓住。青龍山農場的領導者們成為了百姓的圓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