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二龍山水庫蓄水淹農田 農田一半沒苗
2010-06-10 15:20:2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羅彥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二龍湖堤壩下很多柳樹被泡倒。
 
水沒過標樁,將村民的農田淹沒。
 
村民無地可耕,只好下網捕魚。
 
水庫大壩閘門緊閉。
 
根據寶泉村測量數據顯示,全河屯被淹耕地達193畝。
 

被水浸泡的農田,秧苗只有寸把高。
   東北網6月10日訊 初夏時節對於農民來講,正是辛勤耕作的關鍵時段。可對於賓縣賓州鎮寶泉村全河屯的五六十戶農民來講,豐收卻成了奢望。望著被水淹死的秧苗,全河屯隊長陳貴民一臉愁容,『能有啥法子?眼看著寸把高的苗被水泡死,心疼啊!』

  全河屯旁有一條小河,河下游五六公裡處便是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二龍山水庫。近年來,隨著旅游規模的不斷擴大,水庫一再增容擴建,每擴建一次,小河的水面就會上昇許多,開春至今三四個月以來,河水水面垂直高度上昇了近一米,僅全河屯就有百餘畝耕地被水淹沒,幾近絕產。

  水庫擴建提昇水位

  村民一度舉家搬遷

  6日,記者來到賓州鎮寶泉村全河屯,還沒到村口就能看到遠處的山坡下一片汪洋,大面積綠油油的農田浸泡在水裡。在陳貴民家,陳貴民正坐在炕沿上抽煙,幾名村民聚攏在一旁商量『防洪』對策。

  陳貴民告訴記者,他們的屯子離水庫最近,百餘畝田地被水淹,全屯五六十戶幾乎家家都遭受了損失。說起全河屯的得名還與二龍山水庫有一段淵源。

  1958年,賓縣當地政府依據兩山夾一溝的地勢開始修建二龍山水庫,大壩攔截蜚克圖河以及上游多條小河,所有的水全部匯集到這裡,上下游農田灌溉從此有了保障。當時的全河屯就坐落在水庫上游,是當地有名的『魚米之鄉』。但每次小河漲水,全河屯都第一個被淹,因此全河屯的名字也越叫越響。

  1971年二龍山水庫竣工,堤壩長800米,高18米,頂寬6米,蓄水量為9400萬立方米,積水面積2.49萬畝,這時水庫上游的水平面離全河屯還有近一公裡遠。

  1974年,根據政府指令二龍山水庫擴建增容提昇水位,全河屯被劃到蓄水范圍內,當地政府組織全屯搬遷到一公裡外的山坡上,全河屯舊址成了庫容地,當地政府也按照政策給予每戶村民動遷補償。

  水庫水位淹沒標樁

  過水農田一半沒苗

  全河屯西南靠山東北臨水,靠山的田地村民都已鏟完了頭遍,但臨水的田地還下不去鋤頭。站在自家的地頭,村民孫志民打不起絲毫精神。『一根300米的壟,一半都沒苗了,這可咋辦啊?』在孫志民家的玉米地裡,記者看到過水的田地基本已經沒苗了。山坡上的玉米苗已能高過膝蓋,而臨近水邊的苗還不足寸把高。

  孫志民告訴記者,經水泡過的田地發冷發硬,沒出土的苗再想拱出來就難了,長出的苗被水泡著,也長不好。如今早已過了芒種時節,再補苗顯然已經來不及了。全村的人家基本都播種了玉米,因為玉米抗澇能力最強,等苗子長起來水再漲上來,多少還能有點收成。沒想到今年的水來的這麼早,4月初種子剛下地水就漫了上來。

  隊長陳貴民介紹,按照政府規劃,村民集體搬遷後,有關部門在河岸的地頭上設立標樁,他又帶領村民沿著標樁掘了一條壕溝擋水。溝內耕地計入村地契中,溝外的嚴格來講就屬於二龍山灌區地界,是庫容地。

  今年4月初,水開始漫過壕溝,逐漸上漲,到現在已經淹沒了標樁,漫過壕溝。據村民測量,水面的垂直距離增長了將近一米。指著遠處被水淹沒只剩下樹梢的一片樹林,陳貴民告訴記者,那裡就是老屯的舊址,老屯舊址與目前腳下站的地方中間有一道灌木叢,那裡就是標樁的位置。水要是照這速度漲,用不了多久全村又要搬家了。

  景區水位高於往年

  數十棵大樹被泡倒

  9日上午,記者來到賓縣二龍山景區,水庫大壩下一群游客在劃船游玩。一位商亭的售貨員告訴記者,今年湖水水位比往年高許多,去年他們都是在沙灘上經營,今年那裡都泊船了,因為水域寬了,所以今年湖裡的船特別多。

  記者從二龍山水庫大壩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大壩上共有兩座閘門,靠近二龍山莊門口的一座較大的閘門緊緊關閉著,靠近山坡的小閘門也只開了一個很小的縫隙放水。

  在一個閘門附近記者看到了一個類似水位標尺的標志,但上面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一名清潔工人告訴記者,堤壩旁的小三樓就是水庫的管理辦公室。記者來到樓上,幾個辦公室的門都鎖著。門衛說,水庫下游正在疏通灌渠,領導都去工地了。

  隨後,記者來到二龍湖南岸觀景臺一側,這裡堤壩下的很多柳樹浸泡在湖水裡,上漲的湖水沒過樹根半米多深,一些大樹根部的土壤被水衝刷掉了,傾倒在湖水裡。每隔十幾米遠就能看到被水泡倒的大樹。記者粗略數了一下,有30餘棵柳樹被泡倒在水裡。湖岸邊停靠著一些經營的小船,船家索性將纜繩系在傾倒的樹上。

  走出景區後,記者來到二龍山風景區正門處的管理辦公室了解情況,幾名著裝的工作人員稱他們都是旅游局的工作人員,只負責景區入園的售票管理,他們對於水庫蓄水的情況並不了解。水庫灌區歸屬於賓縣水務局,灌區管理辦公室直接管理水庫。

  水利部門介入調查

  蓄水過高威脅大壩

  根據寶泉村測量數據顯示,全河屯被淹耕地達193畝。除了全河屯,附近的丁家屯和大嶺屯也有部分農田被水淹沒。在全河屯村口記者看到幾名村民正在捕魚,據其介紹,他們都是住在附近的村民,地被水泡了,本該是農忙的時節,但根本下不去鋤頭,所以沒事可做的人們都來捕魚。

  究竟農田被淹是不是水庫超標蓄水所致,記者輾轉找到二龍山灌區管理辦公室的電話,一位負責人在電話裡告訴記者,去年冬季雪大是水庫水面上昇的主要原因,水庫每天都在開閘放水,並不存在超標蓄水的情況。

  接著,記者又聯系到賓縣水務局的辦公室,辦公室於主任一再追問記者是怎樣得知他的電話的,並稱對於此事他並不知情,隨後便匆匆掛斷了電話。

  隨後,記者撥打賓縣水利站的電話,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介入調查此事,已經有工作人員進入到田間地頭調查,各村統計的損失數據尚未報上來,所以具體淹了多少農田還不清楚。

  據水利專家分析:水庫超標蓄水,二龍山景區將獲益最大。如此規模的水庫垂直水面提昇一米,將大大增加水庫水域面積,一些灘涂、草地都將被淹沒,擴大水域面積、增加景區景點的同時,也給魚類提供了更豐富的餌料場地,對於魚類繁殖生長有很大促進作用。但應該注意的是,超標蓄水的同時也會對水庫大壩造成一定壓力,如果蓄水過高,還不開閘泄洪,大壩將難以承受重壓發生危險。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