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訊 與13日開幕式當天游人摩肩接踵的火爆場面不同,設在哈爾濱關道遺址公園內的『端午民俗文化節』昨天游人寥寥無幾。昨天上午,院外的小戲臺熱熱鬧鬧,但絕大多數人徘徊在門口,掏錢買票進門的屈指可數。與此同時,院內支棚擺攤的『手藝人』紛紛抱怨:就是10元錢的門票,擋住了人群。
13日,中國·哈爾濱首屆道臺府端午民俗文化節盛裝開幕,帶給人們很多誘惑:哈爾濱的端午紙葫蘆銷量覆蓋東北三省,剪紙、面人、刺繡……老道外的家傳老手藝、老廚藝更讓人期待。昨天9時45分,記者慕名來到『道臺府』。門前廣場搭起小戲臺,百餘位觀眾連連叫好。『道臺府』圍牆上掛的道外老建築照片及說明,吸引了很多市民,不時有人感慨:『老道外不缺故事呀……』
『道臺府』門前圍滿了人,但人們都在嘀咕就是不買票:『10元錢太貴!』記者這纔發現,與開幕式當天不同,再進『道臺府』參觀,得買門票了。
9時55分,記者買門票准備進入時,門口的工作人員正與人理論:『剛纔有人從裡面把證遞給你的,這個證不是你本人吧?不是就不能進,要進交10元錢。』記者了解到,有參展人員的親屬來送飯,因為沒有工作證,便打電話叫裡面的人送兩個工作證出來,結果這兩個證件被沒收了。當事人說,每個證件交了50元押金,工作人員說要證得領導去取,還要罰款100元。他認為,『都是收門票鬧的!』
走進『道臺府』,記者見院內添了不少內容:清代老冰箱、座鍾、銅盆、『水鱉』等老物件紛紛露面,傳了幾十年的剪紙、面人、刺繡、糖畫、魚皮畫等老手藝現場表演,壓水井、掛同心鎖等新穎互動節目……給『道臺府』錦上添花。紙葫蘆傳人、23歲的鄭飛告訴記者,上世紀60年代初,她姥姥從遼寧帶來了紮紙葫蘆手藝,帶火了整個街區,她家的紙葫蘆一年賣出一兩百萬個,傳到她這一代,家庭作坊的產品種類已達40多種了,她來參展,是希望讓市民們了解老手藝、老道外民俗文化。只可惜,一上午很少有人在攤前停留,游人屈指可數。看攤的人們無奈地打著撲克、閑聊,大秧歌隊則在陰涼處歇著。民間老藝人王大娘說:『擺攤的比參觀的多。這10元錢門票,把人都撂在門外了。』老人說,平日她的手工藝品根本不愁賣,此次參展不為推銷,就是想展示手藝,可這一上午都沒見人過來,她覺得有勁使不上。
參展的謝先生告訴記者,他想撤了。他這次興衝衝地帶著『魚拓』作品參展,但現場的冷清讓他失望。13日早,他們40多名參展商就被主辦方要求提前布展,卻直到當天下午開幕式時纔允許市民進入。『首屆端午民俗文化節,多好的名字,應是百姓的節日纔對,可你看這像話嗎?市民進園要門票,盯著那點蠅頭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