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記綏化市政協委員、壯家肥業總經理李少懷
2010-07-02 16:08:32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日訊 題:激情鑄造輝煌真情展示風采——記綏化市政協委員、壯家肥業總經理李少懷

  在春風沃野的田間地頭,留下了他情傾黑土、了解農耕的腳步;在機聲隆隆的企業車間,有他檢查質量、指導生產的身影。李少懷,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的總經理,他創新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使企業的管理水平不斷提昇,為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作為一個80後的政協委員,他牢記肩上重托,認真履行委員職責,充分發揮了一名政協委員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植根黑土,創業有成

  雖然不足而立之年,但李少懷身上有著同齡人少有的成熟與穩重,更洋溢出年輕人的激情與斗志。三年前,他放棄了體面優越的教師工作,與父親、弟弟一起從黑土地上創業、起步。

  李少懷的家鄉綏化市北林區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小興安嶺餘脈丘陵地與松嫩平原結合地帶,南距哈爾濱90公裡,幅員面積2756平方公裡。全區農村人口60.5萬。現有耕地面積291萬畝,草原24.1萬畝,水面25.3萬畝,森林56.7萬畝,僅2009年,全區生產總值實現48.8億元,糧食總產達到21.6億斤,綠色食品面積發展到179萬畝,實現產值9.9億元;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商品魚、優質烤煙和生豬、肉牛生產基地。

  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為李少懷創辦肥料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空間。幾年來,李少懷帶領壯家肥業搶抓機遇,積極參與推進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農區工業化示范區建設,為區域經濟和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困難似乎有意要磨煉人的意志。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肥業市場市場競爭明顯加劇。作為一個企業經營者,李少懷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企業的前程,對未來的發展機遇,不氣餒,不悲觀,改進經營方式,內抓管理,外樹形象。相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積極引進人纔,建設企業自己的人纔隊伍,為企業的發展蓄積能量,在『壯家』公司現有55名固定職工中,專業技術人員就達34%。

  靠科技『導航』,2009年『壯家』公司被定為首批定點配肥企業,壯家寶牌緩控釋肥料技術獲綏化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壯家寶牌肥料被綏化市寒地黑土協會批准使用『寒地黑土』商標,同時被確定為寒地黑土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核心企業。

  對於回鄉創業,年輕的李少懷眼光格外獨特,在與域外客商溝通時,他總會將企業的軟硬環境說清道明。『作為一個企業,它的生存和發展需要一定的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來講,北林這個位置,它有資源優勢、交通優勢、鐵路、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基本都在北林通過,這是它的硬件。它的軟環境這塊,北林區這幾年招商引資政策的逐漸落實,各部門對企業發展的支持,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所以我纔選擇回鄉創業。』


   回饋鄉梓,致富百姓

  在1980後出生一代人面臨種種質疑的今天,從李少懷身上,我們看到了『80後』勇挑社會責任,爭當排頭兵的精神,他們絕對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可以擔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任的一代。

  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李少懷深知,企業要生存、要發展,不能墨守成規,必須創新機制、強化管理,樹立起誠實守信的企業形象。為此,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提高產品質量上,對產品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一絲不苟,每一處產品缺陷反復揣摩,找到問題所在並一一解決。也正是因為他對產品質量的這種執著和認真,企業產品訂單逐年增加。在他的帶領下,壯家肥業從以前幾十個銷售點發展成跨三省區四百多個銷售點的強大隊伍。

  一切為農業,一切為農民。這是李少懷為之奮斗的目標。『壯家』公司依據『寒地黑土』農業的需求,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優勢,先後研發了壯家寶牌水稻壯秧劑、壯家寶牌葉面肥等高科技產品,並在綏化及建三江,七星,前峰,創業,紅衛,紅河等15個農場大面積推廣,受到種植戶的好評。他們與中科院生態所合作的『壯家牌SFT緩控釋長效劑』項目填補了市肥料品種中緩控釋產品顆粒型態空白。他們研制、開發、生產的壯家寶牌大豆、玉米、水稻等系列營養套餐肥,因成本低、效果好、效益高而被這片『寒地黑土』上的農民稱為『土地佳餚』。

  這兩年,企業得到長足的發展,對這塊黑土地上的農業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在繁重的經營、工作之外,李少懷還積極投身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創造就業機會吸納下崗人員,開展扶貧幫困。

  取之於農,惠之於農。這是壯家公司植根黑土地的原則,創業至今,他們先後安置農民工150餘次,無償捐助貧困戶7000多畝耕地的壯家肥料,今年5月14日他親自為海倫市樂業鄉無償捐助20標箱300瓶3000畝水稻、大豆、玉米葉面肥;組織公司科技人員深入到省內外70多個市縣、200多個鄉鎮、20多家農場開展『科技惠農、科技下鄉』活動;累計組織支農培訓156場(次),培訓農民2萬多人次;無償發放科技資料50餘種200多萬份,農業技術光碟2萬餘張,累計投入資金100餘萬元。

  展現風采,參政議政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李少懷,以一個企業家的風范,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贏得了企業員工的尊敬和愛戴,光榮的當選為政協委員。作為一名年輕的政協委員,李少懷不斷增強履行職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為推動經濟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當選委員以來,他始終把加強學習,提高認識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前提。並緊扣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積極建言獻策。一年來,李少懷充分發揮自身和企業的人纔和智力優勢,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就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部分重點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圍繞加強社會管理,加強基礎教育等方面工作,深入進行分析論證,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期間,本著堅持突出實踐特色、堅持注重實際效果的原則,重點深入水田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並就加強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議性意見。

  在今年年初的政協座談會上,作為最年輕的委員,他侃侃而談:『作為一名企業的經營者,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應該積極參政議政。』李少懷曾先後提出,作為一個農業大市,綏化市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建立支柱型拳頭產業,建立在招商引資政策落實之上。必須舉全市之力,扶持符合本地特色的規模產業的經濟發展思路,這條發展之路、和諧之路,必將成為綏化市和綏化人民的幸福之路。

  從一名企業家到政協委員,李少懷與壯家肥業的每一步的發展,無不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無不浸透出經濟發展環境的優化。他認為,作為一名稱職的的政協委員,應有的品格和追求應該是感恩時代、奉獻社會、服務人民,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中得到新的昇華。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