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4日訊
是流行歌曲《說唱臉譜》中『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還是電影《霸王別姬》少年張國榮的唱腔『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當梨園故事因為年代久遠而漸成傳奇,當花樣繁多的娛樂新方式爭搶有限的休閑空間,有老戲迷曾經擔心:今後,還會有人唱戲、聽戲嗎?
但讓人欣慰的是,如今,書店裡梨園書不乏銷路,大學中戲曲課倍受歡迎,網絡上也漸漸刮起了學戲、唱戲的另類復古風,戲曲的各種經典唱腔念白開始在新票友中哼唱。
現代戲迷:
從傳統文化中挖寶
有板有眼地來段戲曲,比會講英文更『拉風』,這種不同於流行歌曲和搖滾樂的另一種藝術形式正在成為年輕人的新愛。
年紀輕輕,會唱上兩段,不管是京戲還是越劇,一直是讓同齡人刮目相看的本事。有人問,那些咿咿呀呀的調子真的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嗎?至少大學裡的戲曲社和戲曲課漸趨緊俏、年輕票友正越來越多說明了這一點,看戲、聽戲儼然已是一股另類的復古風。很多年輕人坦言自己對戲曲這類民族藝術充滿好奇。戲劇愛好者張大威說:『戲曲讓我們感受到另一種文化,是跟我們平時熟悉的搖滾、流行歌曲、蹦的等後現代式生活截然不同的傳統文化。』
作為越劇的愛好者,張笑微一說起越劇滿臉激情。這位紹興妹子打小起就隨爺爺奶奶看社戲,江南水鄉的梨園風情啟蒙了她與越劇的天分,小學起她買了磁帶跟著錄音機『咿咿呀呀』地唱越劇名段,高中時她曾為觀看自己最喜歡的一檔戲曲節目而謊稱生病逃課,大學畢業留在了哈爾濱的她成了一個標准的越劇『粉絲』:『我不愛聽電視、唱片的唱腔,就喜歡劇場裡的名角唱戲,覺得親切。有人覺得我們熱衷的戲曲藝術跟當下的時代不合拍,我想那是他們沒有接觸過戲曲藝術的緣故,我個人認為傳統藝術蠻有內涵的,值得一學。』
24歲的公司職員小呂是個京劇迷,除了看戲、聽戲,沒事兒還喜歡唱兩嗓子。小呂每周都要到黑龍江省京劇院拜師學藝,與『同學』們交流心得、切磋技藝。據了解,這些業餘票友平均年齡並不大,只因對戲曲的愛好纔走到了一起。
網絡無疆:
在聊天室裡唱念做打
當古老的戲曲藝術與現代的高科技互聯網相結合,聽戲、看戲、學戲、唱戲都立刻變得容易起來。網上學戲,只要連上網線、帶上耳麥,借助QQ、MSN等現代化手段,足不出戶就可以想唱就唱。
香坊區政府公務員、京劇迷馬韶說,在戲曲聊天室裡,我們不但能看戲、聽戲,還可以到視頻上與老師面對面學戲交流,老師中不乏京劇名家,如果沒有網絡,這些可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戲曲QQ群『106戲迷健身房』的網友小箐,正戴著耳麥,與其他戲迷在網上交流演唱,興致盎然,不亦樂乎。這個平臺的發源地是紹興,那裡是越劇、紹劇的發源地,有眾多的戲迷,因此也有了眾多的戲曲QQ群,『海越天香閣』、『越鄉情』、『鏡花越劇社』等QQ群,吸引了大批的外地戲迷參與其中。生活在冰城的小箐是在一年前加入QQ群的,『海越天香閣』是網名叫『海天』的23歲女戲迷於去年3月建立的。她是新昌人,現在紹興市區一家公司做財務工作。愛上網的她在網上結識了不少越劇戲迷。網上戲迷都希望建一個QQ群便於聯系交流,請她主建並擔任群主。QQ群上的戲迷們閑暇時常在網上談論、學習戲曲,交流心得,並在網上開演唱會。
戲迷『越清』說:『現代科技也使我們戲迷突破了時空限制,相互間走得更近。在網上我們現在真的做到了想唱就唱。』
無獨有偶,重慶川劇的枝葉也伸展到了網絡中。據了解,山城內,每條大街小巷,都有兩三家茶館,只要泡碗蓋碗茶,就可以安心欣賞一出折子戲。但隨著都市裡茶館變身茶樓,表演場地越來越少。不過,現在更多的票友選擇了最時尚的網絡看戲方式———泡一杯香茶,打開電腦,輕點鼠標就進入了中國川劇網。記者近日進入該網的川劇論壇,只見網上川劇熱鬧非凡,頁面顯示:『共有125位會員與1487位客人在線,今日帖子140。』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川劇,自上網傳播後,上百部川劇實現了在線收看。據悉,現在訪問川劇頻道的除川渝兩地戲迷外,更有北京、廣東、浙江、哈爾濱,甚至遠在海外的票友。『網上看川戲,比買上百元的戲票到劇場聽戲,更隨意。』戲迷馮朝華說。
黑龍江大學三年級學生王少橫從小喜歡越劇,以前常跟喜歡越劇的同學、朋友見面聚會交流,後來大家都加入了一個越劇QQ群,一起在網上看戲學戲,覺得非常方便。說到一些年輕人喜歡傳統戲劇的原因,有的是受老一輩的影響,從小就愛聽;有的則是對戲曲這類傳統藝術充滿好奇,希望感受、了解不同於流行歌曲和搖滾樂的另一種藝術形式;還有的人坦言學戲是為了在社交活動中能露一手,感覺有板有眼地來段戲曲,比會講英文還『拉風』。
看戲聽戲:
一個讓心靈沈淀的最佳方式
記者了解到,如今一大批梨園書佔據書店熱銷榜:它們只是講故事般給你描繪戲曲背後的八卦,哪怕你對戲曲一竅不通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它們也許就是帶你進入戲曲世界的最佳入口。而事實上,這些書也得到年輕人的喜愛,並從中吸取營養。
QQ群裡也成為當代戲迷們大談特談戲曲的地方。據了解,在一些戲曲視頻教學聊天室中,通過語音在線、教學文章、圖片展示、音頻和視頻下載等互動方式,網友可以規范系統、按部就班地掌握戲曲藝術的唱、念、作、打等幾方面的技巧,同時利用匯報演出、主題晚會、錄音傳播等形式給予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許多網絡戲校的老師,都是資深演員、戲校教師、知名票友,他們不收分文地傳授技藝,為的只是讓祖國的傳統藝術源遠流長、絢麗多彩。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鄭薇說:『看京劇確實需要門檻,但這個門檻其實很低,只要對京劇的美學特征、表演程式、欣賞特點等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半小時就能大體上讓不懂京劇的人摸著門道。現代人需要理性的思考,包括京劇在內的高雅藝術能夠讓心變得沈靜,不浮躁。京劇能讓觀眾體會到傳統文化的脈絡,產生一種回歸的感覺,心裡覺得踏實、滿足,是一種「綠色」的藝術。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這種藝術。』
網絡評論家紅毅則稱,網絡無疆界,隨著現實中戲曲生存空間的縮減,傳統戲劇在網絡上迎來第二個春天,也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