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綏芬河市委書記鄂忠齊(右二)接受東北網專訪。
東北網7月12日訊 (記者 李博) 以建設農村新型社區的新模式推進綏芬河市城市化進程,三年內基本實現城市化,這是綏芬河市以一種創造性的發展思路推進重點示范村建設的舉措和行動。7日,東北網大型專題訪談活動『示范村建設書記網上談』走進綏芬河,專訪牡丹江市委常委,綏芬河市委書記鄂忠齊。
建立農村新型社區,我們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改變、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鄂忠齊說,之所以要以農村新型社區的形式推進城市化進程,首先是根據綏芬河市農村規模小,農村人口少,城中村,城邊村的比重大這樣的特點來考慮的,作為省級重點示范村,綏芬河市寬溝村也就是現在的谷盈新?社區也是首個新型農村社區重點示范村,在發展生產上我們將其確定為『園區帶動型』,即利用其緊鄰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的區位優勢,重點建設綜合保稅區的配套經濟服務區、觀光農業旅游區和交通樞紐服務區,鄂忠齊認為,僅靠單一的農業很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綏芬河新農村的建設思路一定是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副則副的勞動就業原則,谷盈新?社區通過園區的帶動作用,使村民實現充分就業,達到生產方式的改變。
讓農民真正融入到城市中,享有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鄂忠齊認為這纔是最重要的,通過農村新型社區將原來行政村的管理弱化,由管理向社區自身的自主治理轉變,由社區向城市化延伸,從而達到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
對於綏芬河新農村建設今後的發展,鄂忠齊表示,綏芬河將力爭利用三年時間,通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昇公益設施建設標准,推進農村戶籍制度改革,推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等有力措施,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市和農村、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農村社區』真正融入城市,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城市化的成果。
目前,綏芬河谷盈新?社區一期工程32棟64戶房屋已竣工。綜合活動中心、文化休閑廣場、農貿批發市場、木耳種植園、農業生態觀光園等11項工程計劃申報已經完成,並已陸續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