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吃自采野蘑菇一家六口被撂倒 醫生:中毒後催吐再就醫
2010-07-13 10:26:05 來源:生活報  作者:高春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毒蠅鵝膏菌子實體較大,邊緣有明顯的短條棱,表面鮮紅色或桔紅色,有白色或稍帶黃色的顆粒狀鱗片。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長。

毒粉褶菌子實體較大,菌肉白色,稍厚,表面具縱條紋,基部有時膨大。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叢生長,有時單個生長。

臭黃菇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土黃至淺黃褐色,表面粘至粘滑,邊緣有小疣組成的明顯的粗條棱。夏秋季在松林或闊葉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黑龍江新聞網訊 原以為新鮮的野蘑菇可為餐桌增添一道美味,沒想到卻因誤食自采的毒蘑菇,一家六口人都被送進了醫院。

  據72歲的劉老太介紹,她家住在哈市松北區,前兩天下雨,雨後野地裡長出許多蘑菇,她今天一大早采回來許多。早飯桌上,一道鮮美的蘑菇湯受到家人好評。可一個小時後,一家六口人相繼出現肚子痛、嘔吐、嘴脣發紫、腹瀉等癥狀。經附近衛生所醫生的檢查,6人均為誤食毒蘑菇中毒所致。因救治及時,6人現已脫離生命危險。

  據醫生介紹,誤食毒蘑菇,輕者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嚴重的可引起神經異常、出血、休克、內髒損壞,甚至死亡。市民誤食毒蘑菇後,應使用催吐的方法排除體內毒物。可先服用大量溫鹽水,然後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孕婦慎用此方法)。

  據省農委菌類專家柳華雲介紹,我省毒蘑菇以毒蠅鵝膏菌、臭黃菇、毒粉褶菌為主,毒性極強。目前,尚無可靠的簡易辦法鑒別毒蘑菇,市民最好不要采摘不認識的蘑菇。

  辨別毒蘑菇四大誤區:

  誤區一:顏色鮮艷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色彩不艷、長相並不好的肉褐鱗小傘、秋盔孢傘等卻有極毒。

  誤區二: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著名毒菌——豹斑毒傘經常被蛞蝓攝食,不少有毒種類可以生蛆。

  誤區三:受傷變色、流汁液者有毒。松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卻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誤區四:菌蓋上有疣、柄上有環和具菌托的有毒。許多毒菌並無獨特的特征,如外觀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