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訊 獨自一人去外地,人生地不熟,讓許多人發愁,因而一種異地互助的交友方式在網絡上悄然流行。7月,當高校畢業生離校去異地求職,人們暑期旅游或出差時,通過網絡尋求目的地『互友』的幫助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近年來,隨著就業競爭壓力的增大,不斷攀昇的異地求職、旅行成本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因此,異地互助的交友方式在青年人群體中受到廣泛關注。記者在百度搜索中輸入『互助求職』,查詢到幾百萬條相關信息,有互助求職網站,還有青年實名互助社區,專為『年輕人出行』提供人脈和相關服務的『互助網』。
據了解,這種互助網站以要去異地求職或旅行、出差的年輕人為主,開創了一種時尚的異地出行模式,是集互助求職、互助旅游、生活互助、交友為一體的實名制互助社區。記者調查中發現,先是由一群年輕人,為了給異地求職旅行的同齡人提供幫助而創辦了互助關系網,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在求職、創業、旅游、生活等方面相互幫助的大家庭,很多『互友』都找到了工作,或在旅行中結識了五湖四海的朋友。
記者采訪到一家互助網的創始人、哈爾濱商業大學畢業生劉柏龍,他3年前異地求職時,通過網絡互助,在網友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在南京工作的他,也熱情幫助過各地到南京求職、游玩的網友數百人。在眾多『互友』的建議和支持下,劉柏龍決定創立一個網站,作為『互友』的交流平臺,並將自己的經驗通過網絡交流給各地的求職者。
在『互友』交流平臺上,隨處可見各地網友發帖求助或留下的感謝話語。據介紹,他們經常組織郊游踏青、K歌聚餐、公益活動等。『在互友會裡,不是一個人在做一件事,而是一群人,你並不孤單無助!』劉柏龍在自己的博客上說。
目前,該互助網已有3萬多名注冊『互友』,每天在線人數超過5000人。在記者采訪中,許多大學生對這種方式表示歡迎。對身在異地求職的大學生來說,高昂的成本時常令他們吃不消,有了『互友』們幫忙,既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又降低了費用。
對此,專家表示,時值高校畢業生求職、暑假旅游旺季,異地互助的交友方式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選擇互助對象的過程中要謹慎,避免虛假網絡信息誘人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