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市攝影家協會成立五十周年
2010-07-22 08:52:27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劉智信 馮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7月22日訊

  歷史足音

  作為我國早期攝影群團組織之一,齊齊哈爾市攝影學會自誕生之初就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己任』,五十多年來恪守不移,步履堅定,歲月留痕。

  上世紀60年代初,齊齊哈爾市攝影學會會員小組成立,是為齊齊哈爾市攝影家協會的前身,12名會員中多為新聞工作者,學會首任主席丁鳳嶺,系一位資深攝影記者,早期攝影作品《人勤春早》、《命脈》等多次獲國內外獎項。

  1985年4月,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齊齊哈爾市攝影學會會員小組晉身為齊齊哈爾市攝影家協會,直至2009年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市攝影家協會已經擁有會員300餘人,其中省級會員60多人,國家級會員14人,下設公安、地質、龍江縣、陽光集團4個分會,成為省內較大的攝影創作群體。

  協會現任主席陳壽安,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優秀攝影家和鶴城『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獲得者。作為一位享譽省內外的資深攝影家,其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省級大獎。近年來,攝影家多次舉辦個人影展並出版多部作品集。

  在協會50年的發展史上,有幾次藝術盛舉銘記史冊。2005年4月,協會成功舉辦『中國第十屆國際攝影展齊齊哈爾巡回展』,市博物館展出的356幅作品薈萃了67個國家的攝影家的精品力作;2007年,成功舉辦了第十四屆『亞洲風采』攝影展齊齊哈爾巡回展;2009年6月,承辦『仙鶴飛翔的地方』丹頂鶴大型攝影作品巡回展,轟動哈洽會;今年5月,為廣東商會舉辦『北國風韻,鶴城最美』為主題的紮龍風光的特色影展,再掀熱潮。

  時代風采

  藝術當隨時代,時代詮釋藝術。半個世紀以來,市攝影家協會始終堅持弘揚主旋律,唱響『大風歌』,鏡頭捕捉生活,譜寫時代強音。

  1980年1月,市攝影家協會在鐵鋒區畫廊舉辦首屆『龍沙之冬』攝影藝術展,成為我市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次大型攝影展覽,觀者不但看到了北國龍沙冬景的壯美,更發現了鶴城攝影人的卓越風采。

  1986年11月,齊齊哈爾市攝影家協會的『龍沙攝影藝術展』移師首都北京王府井大街『攝影藝術之窗』,向八方賓朋展示鶴城風采。此後,攝影家張玉嶺和王雲峰的作品先後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並獲獎。

  進入九十年代,厚積薄發的齊齊哈爾攝影人,把鏡頭投向了更廣闊的空間。1991年10月,齊齊哈爾『龍沙攝影創作群體』代表『黑龍江省30個優秀創作群體進京展』;2002年,會員張祥超的《豆包香》等六幅作品入選《中國攝影家作品選集》;2004年,市攝影家協會承辦了《『中國魅力城市——齊齊哈爾』攝影展》並出版《中國魅力城市——齊齊哈爾》攝影作品集,120餘幅優秀攝影作品,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了齊齊哈爾的風貌,充分展示了齊齊哈爾的城市魅力;2006年,陳壽安《世界珍禽丹頂鶴》攝影作品集出版;2007年是龍沙公園建園一百年,協會及時舉辦了《百年龍沙公園老照片攝影展》,傳承歷史,弘揚文化,深受廣大游人的喜愛;2008年,李長築丹頂鶴攝影作品應邀參加中國平遙國際影展。

  藝術來源於生活。鶴城的攝影是普通人的藝術,是人民的『通俗文化』。《咱們都是鶴城人——農民工攝影作品展》專題影展別開生面,一幅幅寫真照片,讓城市人看到了外來建設者的艱辛,也讓離鄉背井的農民兄弟感受到被關注的溫暖;《錦湖之夏》藝術影展,從生活層面反映不斷變化著的城市新貌,是一幅安居樂業的風情畫。

  盛世華章

  歷史,使藝術鮮活靈動;藝術,讓歷史生機勃勃。

  2004年,香港華潤大廈第50層,《仙鶴飛翔的地方》攝影展在多功能廳舉行。展覽猶如一縷清風,吹拂著東方明珠,吸引著觀眾的目光。丹頂鶴,齊齊哈爾,永恆、美好、難忘的記憶,留在了香江,流向了海外。

  丹頂鶴是齊齊哈爾的市鳥,紮龍自然保護區是世界聞名的大濕地,是鶴類棲息、繁衍、飛翔的地方。愛鶴、拍鶴,是鶴城攝影藝術群體的一大特色。陳壽安、高友興、陳文華、陳復、趙進、張宏偉等一大批資深攝影家,都以鶴為創作題材,他們的作品生動展示了『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齊齊哈爾的壯美、富饒,贏得了中外人士的贊許。

  協會群星燦爛,『巨星』光芒不減,『新星』閃亮生?。齊齊哈爾市攝影家協會的4個分會,發展勢頭強勁。公安分會的《消防風采》、龍江分會的《龍江風采》、地質分會的《地質風采錄》、陽光集團的《陽光杯》、《冰雪杯》,都是水准頗高的專題性影展。

  形象的記錄,歷史的瞬間,鶴城的攝影家們用自己的鏡頭,留下了江山秀麗,記載了人物風流,還將續寫盛世華章。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