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橡路路面翻漿後露出的碎石。 張立馨攝
東北網7月26日訊 龍橡路於今年4月中下旬開始進行大修。據周邊居民介紹,該條道路維修期間重修了道路基礎,並於5月中上旬完工。5月末,該道路部分路面出現坑槽;6月初,幾場雨後就出現了翻漿。
龍橡路為何如此『短命』?經道路專家現場指證,主要原因是道路基礎質量不達標、面層厚度不足所致,屬於施工質量問題。目前,該道路已沒有補修價值,若恢復平整路面只能重修。
『連環坑』逼居民繞行龍橡路位於哈市西南部,與學府路相連,是通往龍橡社區的重要通道。24日10時許,記者剛從學府路進入龍橡路口便看到,街口路段翻漿嚴重,出現連環凹陷現象,坑窪的路面最深處比路面低出10餘厘米,部分坑槽內出現大量積水,翻漿較為嚴重。進入龍橡路中段,記者看到街路兩側出現了『起包』現象,高出路面部分路面層瀝青散落一地,並露出了道路基礎和部分碎石。同時,部分路段道路面層出現了大面積龜裂現象。破損的路面一直延伸到龍橡路9號附近。
『這路太坑人了。修完後居民剛走了不到一個月的平整路,5月末的一場雨後,龍橡路就又翻漿了。6月初,翻漿面積逐漸擴大,現在這條路又變回了維修前的樣子。上了年紀的老人都不敢過馬路,只能繞行。』家住龍橡路附近的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
翻漿系質量不達標
據從事哈市道橋維修多年的道橋專家介紹,一般來說,道路施工質量、道路排水能力(是否有排水系統)、道路荷載使用情況將決定道路的使用壽命。
專家在現場摳出了一塊已經出現龜裂的瀝青面層,撥開一層碎石後仔細查看後告訴記者,龍橡路的基礎屬於灰土基礎,目前的路基已經損壞。該道路翻漿的主要原因系道路基礎質量不達標所致,同時路面瀝青層厚度『縮水』也是導致翻漿的原因之一。
經專家現場勘查,新維修的龍橡路並沒有鋪設排水井。專家說:『即便是沒有排水系統,按照標准修路,至少3年內道路不會出現翻漿情況。龍橡路修路時只鋪了一層碎石,厚度太薄,根本無法保證通車要求。如果三灰碎石層(上基層)厚度能夠達到20厘米,這條道路也不至於剛「滿月」就翻漿。』
瀝青層僅厚5厘米據了解,龍橡路屬於城市支路。按照市城管局提供的《支路道路結構標准》規定,維修支路車行道時需下挖道路至少50厘米深,同時道路基礎需由(下基層)20厘米厚的二灰碎石結構和(上基層)20厘米厚的三灰碎石結構組成,路面瀝青層需達到10厘米厚。
在一處翻漿較為嚴重的地方,專家測量了一塊已龜裂的路面瀝青面層,僅為5厘米,只有《支路道路結構標准》中規定的一半厚,這也是龍橡路『短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