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大醫院聯手社區醫院撬動醫改 大醫院幫扶獲居民信任
2010-07-28 09:14:09 來源:生活報  作者:張明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近日,哈爾濱市公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改革試點方案,出臺多項措施引導居民到社區首診,然而大部分市民仍然在發病後選擇到大醫院就診,社區醫療水平不足成為實行社區醫院首診的瓶頸。日前,哈醫大二院與道裡區共樂光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起幫扶關系,在社區醫院設立遠程診斷,建立急重癥患者綠色通道,同時加快全科醫生的培養,以此提高社區醫院的醫療水平,幫助社區醫院走出首診困局,讓其獲得了更多市民的信任。社區衛生改革這個『小杠杆』撬動了『大醫改』,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醫療水平低

  成社區首診瓶頸

  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最新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哈爾濱社區醫院首診率不到三成,六成多的居民對社區醫院的醫術和醫療條件不放心。

  20日上午,記者在南崗區蘆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門診大廳內很冷清,靜點室內只有幾名年紀較大的患者正在打點滴。據中心主任陳超介紹,該醫院每天前來看病的患者大約40人左右,而且大部分都是感冒發燒來打點滴的,『我們醫院的醫生都是正規醫學院畢業的本科生,完全有能力為社區居民治療日常疾病,但是多數居民認為有病就得去大醫院治。』陳超表示,社區醫院患者數量少主要還是因為市民不認可,『經過幾年的建設,現在社區醫院的醫療條件和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完全可以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

  在哈市另外幾家社區醫院,記者發現同樣存在患者少的情況。

  大醫院三項幫扶

  社區醫院獲居民信任

  21日上午,當哈醫大二院的專家來到共樂光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社區居民義診時,一下子就來了300多名患者,雖然大部分患者都是奔著專家來的,但是該社區醫院依靠哈醫大二院的支持,正在逐漸獲得社區居民的信任。

  醫療水平低成為社區醫院發展的瓶頸,也是政府提倡社區首診遇到的最大障礙。記者在道裡區共樂光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采訪時了解到,該社區的社區首診率非常高,每天接診的患者超過百人,不但可滿足醫院自身運作,也切實成為社區居民看病的首選對象。

  問及原因,該醫院劉璐主任告訴記者:『為了幫助我們共樂光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高醫療水平,首先,哈醫大二院在該醫院設立了一套遠程診療系統,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讓患者在社區醫院就能接到來自哈醫大二院專家的現場診斷;其次,哈醫大二院與我們社區醫院建立了雙向轉診制度,到社區首診的患者一旦出現急重癥,會立即被送到哈醫大二院。與此同時,社區醫院會及時將患者的情況進行通報,患者不但不需要掛號和檢查,還可以直接通過綠色通道獲得專家治療。此外,我們醫院的20多名醫生與哈醫大二院建立了長期的培訓關系,讓我們的醫生定期接受全科培訓,提高醫療水平。』

  緊密合作實現共贏

  哈醫大二院院長張斌告訴記者,通過派專家到社區醫院了解情況發現,大多數社區醫院的醫生無論是學歷還是醫療水平都很高,完全可以為社區內普通患者進行診治,『我們幫助社區醫院提高醫療水平,一方面讓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區醫院就診,另一方面也能讓我們醫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疑難雜癥的治療上,而不是面對龐大的患者群體進行簡單的診斷』。

  據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推進社區醫療機構的改革,讓更多的患者到社區進行首診,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探索三甲醫院進社區的活動。目前,已經有部分三甲醫院與社區醫院建立了幫扶關系,提高社區醫院醫療水平,逐漸引導居民『小病不出社區』,使社區醫院成為三甲醫院『前置』門診部,讓三甲醫院的人纔、技術、資金、設備等優勢更好地向社區醫院輻射,改變社區醫院醫療水平低的現狀,改變市民對社區醫院的認識。

  案例

  雙向轉診

  提高患者救治效率

  與大醫院建立長期聯系,讓社區醫院獲益匪淺,很多患者也感受到了到社區醫院首診的好處。60歲的常先生患有嚴重的心髒病需要常年吃藥,6月初,他來到共樂光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查時,醫生發現他的心髒病情有所變化,就立即與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於波取得了聯系,通過交流,於波認為該患者需要立即轉到哈醫大二院治療。

  當天下午,救護車就把常先生送到了哈醫大二院,於波院長當天晚上就為常先生做了心髒支架手術,這比普通到該醫院治療的患者省去了非常多的程序。為了幫助常先生節省費用,在手術後的第8天,哈醫大二院就允許其回到社區醫院治療。『我們與社區醫院建立了長期聯系,他們的醫生水平也不錯,手術後在社區醫院進行恢復完全沒有問題。這樣不但節省了患者在大醫院住院的費用,也緩解了大醫院的住院壓力。』於波說。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