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理論文章
搜 索
胡世英:凝神聚力 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2010-07-29 08:45:2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省委這次開展以『凝神聚力、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教育實踐活動,其目的是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建功立業。我們通過這些年來一以貫之、持續學習大慶精神和弘揚綏化精神,最大收獲就是取得了豐碩實踐成果。

  一是堅持推進各個層面的思想解放,不斷完善發展思路,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近年來,綏化各級黨委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努力突破傳統思維定式,積極推進思想大解放,確定了『六個規模推進』主攻方向和『產業化興市、工業化富市、商貿活市、科教強市和多渠道富民』發展戰略,提出了建設『兩城四地』、實現『兩個翻番』跨越發展目標,連續狠抓以項目開發建設為重點的大事大項推進落實,加速推進農區工業化示范區和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在這樣的思路引領下,綏化經濟發展迅速躍出低谷,進入了『快車道』。到2009年,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06億元,增長13.8%,高於全省2.7個百分點。

  二是充分利用農產品生產加工優勢,全力挖掘農業地區發展潛力,堅定不移的走農區工業化道路。一是打牢基礎。實施了『三百工程』等,為工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發展基礎。2009年糧食總產實現223.9億斤,繼續保持全省1/4比重。二是龍頭帶動。三是項目引領。建成一大批以玉米、生豬等農產品加工為重點的優勢項目。四是流通提效。

  三是高度關注民生,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和諧綏化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多年來我們一直把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作為構建和諧綏化的中心主題。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在市區,老城區改造與新區開發相結合,使城市面貌有了改觀。在農村,全市累計修建改造通鄉通村公路16350公裡,總裡程居全省首位;全市共完成泥草房改造25.3萬戶1875萬平方米,解決了農村75萬人住房問題。在社會事業方面:2009年全市新增就業5.9萬人,保持了城鎮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城鄉低保擴面和提高標准政策全面落實。在人民生活改善方面: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1980.4元增加到4371.6元,增長了1.2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522元增加到8140元,增長了1.3倍。

  新時期深入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根本目的是推動發展。今後一段時期,我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凝神聚力、創新發展。

  1、繼續強力推進項目開發建設,在促進經濟總量擴張上凝神聚力、創新發展。進一步突出項目開發建設在調結構、興產業、強財政、促就業中的主導地位,重點建設一批事關跨越發展全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力爭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高新技術項目、現代服務項目、城鎮基礎設施項目和生態建設項目上取得新進展。

  2、切實做好『三農』工作,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凝神聚力、創新發展。要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堅持走優化結構、提高單產、降低成本、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路子,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加強寒地黑土綠色農業示范市建設,抓好整市推進規劃的實施,以此為統領推進現代農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全面普及農業標准化生產技術,積極發展各類農民合作組織;努力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

  3、進一步抓好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在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上凝神聚力、創新發展。深入探索以市場化手段建設、開發、經營和管理城市的新措施新辦法,提高城市標准,提昇城市品位,孕育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

  4、全力推進和諧綏化建設,在著力解決好各類民生問題上凝神聚力、創新發展。繼續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政策,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認真落實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責任制,積極預防、妥善處理各類群體性事件。

  (作者系綏化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