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副省長於莎燕(左二)檢查通北林業局小城鎮建設工作。崔福山 攝 |
![]() |
通北林業局小城鎮建設如火如荼展開。崔福山 攝 |
東北網7月31日訊 題:黑龍江森工林區小城鎮系列報道之二——通北林業局棚改惠民 林業新城雛形初現
記者 高長利
走在通北林業局局址,到處是繁忙的施工景象。每一棚改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乾得熱火朝天,林區人綻放出鮮花一樣的笑臉。
近年來,通北林業局把改善人居環境放在突出位置,借助國家棚戶區改造的有利契機,不斷加大小城鎮建設投入力度,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豐富小城鎮建設內涵,拓展小城鎮建設領域,提昇小城鎮建設品位,局容局貌煥然一下。目前,一個設施齊全、服務配套、環境優美、管理有序、文明健康的現代化林業新城已初見雛形。
![]() |
通北林業局興建的棚改安置小區。東北網記者 高長利 攝 |
![]() |
通北林業局新建的職工住宅樓。東北網記者 高長利 攝 |
科學布局高起點規劃小城鎮
1958年建局的通北林業局,由於國家投資不到位,局址形成了高達25萬平方米的『板夾泥兒』、『北簡易』等五大棚戶區。隨著林業進入『兩危』境地,房子『彎腰柱棍』,一條馬路一盞燈,睛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百姓居住條件惡劣,生活苦不堪言。
小城鎮建設,規劃先行。在具體規劃上,通北林業局歷經多次討論修改,把城市化發展方向作為局址建設的總體定位,堅持『完善設施、增強功能、突出特色、提高品位』,建設現代化、園林化、生態型城市。到2011年,實現局址樓房化,徹底消滅平房;到2012年,實現局址城市化、環境生態化、生活小康化。
林業局職工崔煥美剛剛搬入裝修完的新家,近百平米的房間,被女主人收拾的一塵不染。『我們原來的老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風。林業局實施棚改工程,30米老房子作價近3萬元,我們又補了一點錢,就住進了這麼寬敞明亮的大房子、新房子。』
從2009年開始,通北林業局本著以人為本,符合群眾意願的原則進行棚戶區改造,力爭三年時間『讓居民徹底告別棚戶區』,住上寬敞明亮舒適的新房。2009年,已完成棚戶區改造10萬餘平方米,2000戶居民入住新居。今年,又實施了13.6萬米的棚改工程,2720戶居民將於10月遷入新居。
惠利於民,讓職工群眾享受到棚改政策帶來的切實利益。通北林業局建設局局長姜曉鷗告訴記者,林業局『規劃一張圖、管理一個法、建設一盤棋』,在工作中做到統一組織、統一設計、統一采購、統一施工、統一分配,同時照顧低收入群體利益,與廉租房建設、經濟適用房建設、商品房建設相結合,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降低了工程造價,讓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
![]() |
通北林業局俯矙一角。崔福山 攝 |
創新機制,高標准建設小城鎮
在林業局棚改回遷樓,職工鄭振文熱情地向記者介紹新居:林業局統一房屋格局,合理利用空間,裝修簡單實用,『花最少的錢得到了最大的實惠』。前來參觀的林業局職工金招成羡慕之餘,免不了對明年就能搬入這樣的回遷房憧憬了一番。
小城鎮建設,難在哪兒?錢!
以人為本,改善民生。通北林業局通過開源節流,多措並舉,拓寬資金渠道,采取棚改資金按照國家要求籌集使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由企業投入、非經營性項目爭取上級支持、經營性項目招商引資等辦法,加大了小城鎮建設力度,不斷提昇了局址城鎮功能,加快了城鎮化進程。
林業局將棚戶區改造作為改善困難職工群眾生活環境的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實施整體推進。成立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工程組織、調查摸底、規劃設計、材料采購、質量監督等方面的領導。成立工作組入戶調查,建立檔案。對困難群體實施特殊照顧,優先安排入住。每年提前儲備鋼材、水泥、紅磚等大宗材料,保證了工期,節約了資金,2009年采購鋼材、水泥、紅磚節約資金150萬元,今年節約資金300萬元。
美好家園人人建、建好家園為人人。為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通北林業局積極打造優雅、清潔的生活工作環境,提昇了局址小城鎮的整體形象。
局址修建白色路面8萬平方米,通場公路修建白色路面112.8公裡,實現了局址街道暢通,林區主乾線暢通,解決了出行難問題。綠化美化環境、衛生清理整治成為常態化的工作,環境面貌日新月異。今年,全局又新增草坪15050平方米,栽植綠化樹近2萬株。新建森林公園,成了林區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