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夜班出租車司機:過去我們怕搶劫的 現在最怕『殘土車』
2010-08-04 11:28:3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健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4日訊 據交警部門統計,僅7月份,哈市就發生一般以上交通事故9起,造成6人死亡、3人受傷,貨運車輛(主要是『殘土車』)是肇事主體。『殘土車』成為重大交通事故的元凶。哈市8月1日晚10時至2日凌晨4時僅六個小時的時間內,就發生了3起『殘土車』肇事事故,造成1死9傷。

  『殘土車』肇事對象昇級,從撞行人到撞出租車、小轎車到『自相殘殺』……

  『殘土車』肇事後果不斷『昇級』,從單一地撞車事故發展到撞翻車、砸爛車、壓死人、活埋人……

  如今,哈市夜間出車的人談『殘土車』色變。有夜班出租車司機稱,過去夜班最怕遇到搶劫的,現在社會治安狀況好了,很少有搶劫事件發生。如今出車最怕的是『殘土車』,『說不准什麼時候就從紅燈路口衝出一輛「殘土車」,撞不到你,也嚇你個魂飛魄散,他們比『屠夫』還『殘忍』,撞不死人還活埋人……』

  2日夜,記者乘車對哈市『殘土車』夜間運輸情況進行了一次實地踏查。(本版圖片均為王忠岩拍攝的資料片)


  連闖4個紅燈『殘土車』如入『無車之境』

  20時54分,當記者乘坐的車輛行駛到學府路的二一一醫院門口時,一輛裝滿殘土的『殘土車』疾馳而過,該車沒有懸掛後車牌。此時學府路上車輛仍舊很多,但這輛『殘土車』的速度卻不低於70公裡/小時,伴隨著陣陣轟鳴聲,『殘土車』一路左衝右突如入『無車之境』,看得記者心驚膽顫。

  當這輛『殘土車』行駛到學府路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門前的信號燈處時,信號燈已變為紅燈,可是該『殘土車』卻無視紅燈的存在,甩下眾多排隊等信號燈的車輛,直接衝了過去。當到達哈達果菜批發市場附近的信號燈時,該『殘土車』再一次無視紅燈衝了過去,隨後又相繼闖過九三五廠和東方學院門前的兩處紅燈,將記者乘坐的車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殘土車』過處急剎車聲不絕於耳

  記者走訪的一路上,不時有『殘土車』呼嘯而過,驚險狀況連連上演,其他車輛的緊急剎車聲此起彼伏。

  23時30分許,在華山路與先鋒路路口,華山路方向的綠燈亮起,一輛出租車從華山南路方向駛了過來,緊接著就聽到刺耳的車胎與地面強烈摩擦的吱吱聲響起,此時一輛『殘土車』呼嘯著沿先鋒路通過華山路路口向宣化街方向駛去。『真懸啊!如果那個出租車司機不是瞭望的視角遠大於正常情況,再或者反應稍微慢一點,肯定得被撞飛了!』與記者通行的司機咋舌道。

  在電表廠附近,一輛無後車牌的『殘土車』在闖紅燈時,一輛正常行駛的面包車也是緊急剎車,纔避免了一場事故。

  在學府三道街與學府路交口處,一輛『殘土車』在信號燈處急轉彎,隨著一陣緊急的剎車聲,這輛『殘土車』歪斜著停了下來,險些側翻,車上沒有遮蓋苫布的殘土被甩落在地上。

  一些出租車司機表示,最近『殘土車』不是一般地瘋狂,『殘土車』呼嘯的聲音聽著就讓人心驚膽顫的。一聽到有『殘土車』駛來的聲音,他們都得十二分地加小心。

  『殘土車』幾乎都『無牌』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夜間橫行的『殘土車』很少有掛全車牌的。

  21時44分,記者來到群力新區一正在施工的建築工地。遠遠地可以看見工地內燈火通明,不時聽見機器的作業聲。打開車燈照向駛向工地的路口,可以看見一輛輛載滿殘土的『殘土車』在飛揚的塵土中駛出工地。

  21時45分,一輛裝滿殘土的翻斗車駛出工地,車輛只懸掛了前車牌;21時48分,一輛空『殘土車』駛進工地,同樣只掛了前車牌;21時53分,兩輛車同時進出工地,均沒有懸掛後車牌。

  從21時44分到22時20分共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有30幾輛『殘土車』進出工地,前後均懸掛車牌的只有3輛,其餘的只有前車牌。

  在道裡區達道街與河潤街交口處一大型建築工地,浩浩蕩蕩的『殘土車』隊伍異常壯觀。22時31分,工地的門口停著近20輛『殘土車』,都沒有懸掛後車牌。在工地的入口處,不斷有『殘土車』進出工地。由於入口就位於達道街上,當幾輛『殘土車』在入口處匯車時,達道街上的過往車輛只能停在附近等候,待『殘土車』駛離這裡後,他們纔能通過。半個小時內,先後有40餘臺『殘土車』進出工地。這些車輛中,只有一臺車前後懸掛了牌照,其餘的只掛了前車牌。

  此外,記者從長江路出發,沿著哈平路、和興路、大直街、學府路一直到東方學院的途中,遇到的『殘土車』有30多輛,其中多半只懸掛了前車牌,還有6輛車前後均無車牌,即使懸掛了牌照,也被泥土糊住,看不清號牌上的數字。『殘土車』肇事『昇級』

  今年以來,『殘土車』肇事『昇級』。

  5月24日凌晨,在哈市和興路和林興路的交口處,一輛拉運殘土平頭大貨車側翻活埋一行人。

  7月25日7時許,道裡區城鄉路與城安街交口處,一輛運殘土的翻斗大貨車攔腰撞上一輛載有乘客的335路公交車,造成車上7名乘客受輕傷。

  7月5日凌晨1時許,在長江路與嵩山路交口處,一輛滿載沙子的自卸『殘土車』側翻後砸在一輛哈飛賽豹轎車棚頂上,轎車的風擋玻璃破碎,轎車內一男子當場死亡。後經詢問,『殘土車』的司機闖了紅燈。

  8月1日22時,一輛滿載砂石的大型自卸卡車在松北區中原大道與學海路交口處側翻,車載的砂石傾瀉而出,將旁邊一輛城管執法車砸扁掩埋。車內5名城管人員4人受傷,另一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8月2日4時20分許,在哈爾濱市紅旗大街上先鋒路口附近,兩輛滿載殘土的翻斗貨車追尾,其中一輛翻斗貨車衝進了綠化帶,並將一路燈杆撞彎。事故中,一人被困且受傷。

  從事拉土方生意多年的王某稱,『殘土車』瘋狂的根本在於土方工程的『層層轉包』,工程到土方公司手裡時已經過多層『盤剝』,利潤所剩無幾,土方公司為了賺錢,不得不多拉快跑。


 

  一直以來殘土車受利益驅動多拉快跑。為何今年肇事頻頻發生呢?

  業內人士介紹,今年殘土車瘋狂程度與往年相比確實有過之無不及。今年『殘土車』特點是新車多、跑得快、闖紅燈、擋後牌照,側翻事故多。給人的感覺是這些車『不怕』肇事,怕拍照。這主要是因為今年運行的殘土車大多屬於某個運輸公司,這些公司為了發展購置了很多新車,車輛手續齊全,而且都是全險,出了事故有保險公司負責理賠。不掛後牌照是由於哈市的電子眼只能拍到車輛的後車牌,並根據後車牌的數字來確認違章和肇事車輛。車輛側翻事故都是由於車速太快,裝貨超高,車輛在遇到意外情況需要剎車或者轉向時重心不穩造成的。

  今年『殘土車』比往年肇事多發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年哈市實施560個大項目建設,是歷年所沒有過的,對建築運輸車輛需求大。而很多項目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運輸殘土、建築材料,運輸企業為了完成工期就多拉快跑。

  管『殘土車』不缺文件

  據悉,近年來,為了管理殘土車有關部門已經出臺了多個文件。

  2005年8月,哈市政府發布了《關於加強建築垃圾運輸管理的通告》,規定沒有加蓋的『殘土車』不允許拉運建築垃圾;2006年3月5日,哈市城管局、建委、房產住宅局、質監局、公安局、交通局、行政執法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建築垃圾運輸管理的通告》,明確規定了『殘土車』上路運輸資格審定,禁止事項,密閉改裝規范,違規處罰等;同年,哈市確定無『三證』敞口車上道營運將被當場取締,使用無證車輛運輸或強迫運輸車超載的相關單位將受嚴厲處罰,直至清出哈爾濱市建築、拆遷市場;2006年8月9日,哈市政府發布第149號政府令,規定自當年9月1日起施行《哈爾濱市城市建築垃圾管理辦法》;自2007年9月7日起,哈市城管執法部門對違章車輛依法按上限處罰。

  今年5月6日,哈市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一輛車違規多方齊受罰』、『統一微機管理杜絕中間拼縫』、『層層簽承諾書責任狀』、『合規車輛1天辦齊運輸要件』等等。有關部門還承諾每晚在工地附近派人看守,對『殘土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嚴查,但記者在幾處施工工地附近,卻沒有看到執法人員的身影。

  在哈爾濱,『瘋狂殘土車』由來已久,已成頑疾。曾有人總結其病根,首先是職責『缺位』,項目管理者沒有依法履行制止超裝超載的責任;二是監管『失位』,工程建設、監理方沒有嚴格按照文明施工法定職責實施有效監管;三是暴利『佔位』,非法轉包盤剝了運輸者的應得利益,『逼迫』『殘土車』多拉快跑;四是執罰『移位』,執法部門沒有在工地內把『殘土車』超載『解決』掉,看似無意實則有益的縱容,加劇了『殘土車』的瘋狂。

  治『殘土車』須用重典

  夜間走路會遭遇殘土車,坐在車裡也會遇到不測,『殘土車』儼然成了城市夜間生命的『主宰』。瘋狂『殘土車』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由莉穎教授表示,『殘土車』頻頻肇事一方面表現出管理部門與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缺乏,另一方面體現出政府部門在管理上的不足。作為企業來講,在消耗社會資源的同時,也該承擔起社會責任,不能只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自己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作為管理部門,措施管理不到位,執法力度不夠。雖然相繼出臺了很多政策,但條條款款對那些企業來講猶如隔靴搔癢,根本沒有擊中他們的痛處。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罰款,無論是對『殘土車』的車主,還是施工單位,不會有任何震懾力和威脅。處罰成本不高,企業根本不在乎。

  由莉穎表示,瘋狂『殘土車』充其量可稱之為頑疾,卻不是癌癥,並非不能治愈。普通的百姓如果仔細思考都能想出解決的辦法,更何況是專門研究這些問題的管理部門?說到根本就是管理不到位,『手太軟』,治理『殘土車』須用重典。『殘土車』肇事後,不能只追究司機一人的責任,車主、公司、施工單位都應承擔相應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同時層層處以重罰,直至責令工地停工整頓。如此管理,肯定能治愈『殘土車』的瘋狂!以全國上下開展的打擊醉酒駕車為例,相關部門真抓實管,酒後駕車明顯減少,整治『殘土車』是同樣的道理。

  哈爾濱市一位退休大學教師給記者打來電話表示,他最近看到多起『殘土車』傷人的報道,這讓他對『殘土車』感到害怕的同時,還對管理部門的信任產生了動搖。今年,是哈市『項目建設提速年』,『殘土車』本該是城市發展建設的助力器,如今卻成了城市黑夜第一『殺手』。作為政府和管理部門,在為城市發展服務的同時,更應該承擔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的責任。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