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四屆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大型采訪活動啟動儀式舉行。東北網記者印蕾攝
![]() |
采訪團在抗聯密營遺址——七星峰合影。東北網記者印蕾攝
![]() |
采訪團成員代表向抗聯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東北網記者印蕾攝
![]() |
采訪團在沈煤雞西隆豐礦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參觀生產車間。東北網記者印蕾攝
![]() |
采訪團在佳木斯市敖其新村參觀。東北網記者印蕾攝
![]() |
采訪團成員在安邦河濕地感受濕地風情。東北網記者印蕾攝
東北網8月17日訊(記者 印蕾) 8月的龍江大地,郁郁蔥蔥,風過處,使人神清氣爽。她將古老神秘的氣質和美麗浪漫的氣息融化於山水之間,於安靜中讓人默默沈醉。
天高氣爽、景色宜人的時節裡,一批特殊的客人踏上了這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追尋偉大的抗聯精神,感受蓬勃發展的龍江。
來自全國12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和19家全國各省、區、市重點新聞網站的記者編輯匯聚在此,自
重走抗聯路·見證·紅色之旅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發生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戰爭,是一場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戰爭中,中國人民英勇不屈,頑強抗爭,不畏犧牲,與凶惡的日本侵略者進行了堅決的、持久斗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中國東北戰場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同強大的日本侵略者展開了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英勇斗爭,直到抗戰取得最後勝利。在這場戰爭中,東北抗日聯軍創造出永垂不朽的光輝業績,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驚天動地的英雄篇章,鑄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冊的東北抗聯精神。
哈爾濱市南崗區一曼街241號。東北烈士紀念館在這裡靜靜矗立。
這座上世紀30年代建成的西歐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3層樓房於1933年9月被偽哈爾濱警察廳佔用,成為日本侵略者鎮壓中國人民的罪惡場所。
今天,它是這次『重走抗聯路、再看新龍江』采訪活動的起點。
走進潔白而莊嚴的大廳,正前方聳立著一座無名英雄塑像。面向無名英雄塑像,采訪團成員肅立致敬,並獻上花籃。
跟隨著講解員在館中依次參觀,東北抗聯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和英勇不屈、浴血奮戰、前僕後繼的抗日英烈事跡一一在采訪團成員腦海裡重現。景觀復原、大屏幕顯示等現代手段再現往日的悲壯場面,使人觀後經久不忘。
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過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一身戎裝,字字鏗鏘。『抗聯將士和東北先烈們的鮮血沒有白流,他們為之奮斗終身的理想已經得到了實現!他們用生命和鮮血凝聚成的抗聯精神仍然在延續,在鼓舞著許許多多的後來人。』中青在線記者劉學紅道出了采訪團成員的心聲。
再看新龍江·發現·綠色之旅
初秋時節行走龍江大地,涼爽的天氣仍難擋大發展、快發展的熱浪撲面而來,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強大動力的『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正全面推進。
自2008年底開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人們在各種不同的場合,聽到了黑土地再次吹響了加快發展的集結號:加快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
在金融危機彌漫的艱難時刻,黑龍江上下一心,苦苦思索,尋求突破。2009年4月,哈大齊工業走廊、東部煤電化基地等『八大經濟區』建設規劃正式獲批,黑龍江又好又快發展的『路線圖』清晰呈現。與此相適應,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現代交通網絡建設工程等『十大工程』全面推進,與『八大經濟區』規劃相輔相成,共同編織成一個科學高效、精密嚴謹的『政策網』。
如今,『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的階段性成果實實在在的展現在采訪團眼前。
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有項目、有工程、有規模、有效益,成為八大區中增長最快的經濟區,舞動著龍江之翼。
在位於雙鴨山市集賢縣平原工業園區的黑龍江華本能源集團,總投資2.3億元的6.4萬噸焦爐煤氣制甲醇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建設,預計2010年底可竣工投產。雙鴨山市搶抓我省建設東部煤電化基地契機,依托該項目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給采訪團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煤機之城——雞西,采訪團走進了位於雞冠區煤機工業園的沈煤雞西隆豐礦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實地了解煤機產品生產的過程。當企業負責人告訴采訪團,企業生產的綜掘機、采煤機等產品銷往全國70多個煤業、礦業集團,企業還將准備完成由煤機制造向煤機創造的飛躍,逐步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的系列產品,引來采訪團成員的紛紛贊嘆。
變化發生在廠礦車間,也發生在田野鄉間。位於佳木斯市郊區的赫哲新村,當地正結合新農村建設打造佳木斯敖其灣赫哲族旅游區項目。
該項目將力爭用3年的時間建成『全國一流、省內領先』的集生產生活、民俗展示、休閑度假、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
走進赫哲新村,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白色藍頂新式農房映入采訪團成員眼簾,這些新居分為60、80、100平方米三種戶型,室內設有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浴室,功能齊全、布局合理。全村有給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設施、室內有衝刷式廁所、村民利用沼氣做飯、群眾健身設施完備、文化活動場所齊全。
在位於富錦市西南『以前,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這麼漂亮的村子只能出現在江南沿海發達地區,沒想到黑龍江的農村現在也建得這麼美,農民的生活水平這麼高。』來自海南南海網的編輯高鵬感嘆道。
再看新龍江,網記們說,我們看到了一個美麗富饒、幸福和諧的新龍江;看到了一個充滿活力、激情四射的新龍江;看到了一個蓄勢騰飛、續寫輝煌的新龍江。
網絡連天下·分享·多彩之旅在搜索引擎中鍵入『第四屆網絡媒體龍江行』,可找到相關網頁約140餘萬個。互聯網上再次掀起了『龍江』熱。
據省網宣辦統計,自2007年開始,我省分別以『發展振興看黑龍江』、『崛起的煤電化基地』、『科學發展看龍江』為主題,舉辦了三屆網絡媒體龍江行活動,每次采訪活動發稿數量均能達到1000篇以上。 『網絡媒體龍江行』已成為我省宣傳工作的響亮品牌,成為我省展示良好形象的靚麗平臺。
和以往一樣,網記們白天行走,用手中的筆和相機記錄;夜晚,他們在電腦屏幕前,把那些飽含深情的文字和圖片,通過鍵盤和鼠標分享給全世界的網友。那些形式各異、內容豐富的網絡專題,幫助更多的人了解龍江,讓了解龍江的人更加關注龍江。
網絡連通世界,分享多彩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