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我省米業高管、專家擔懮:稻米重蹈大豆『淪陷』覆轍
2010-08-20 11:10:0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0日訊 近年,國際糧油巨頭豐益國際在我省主要的水稻產區佳木斯和哈爾濱地區頻頻亮相。在佳木斯投資設立了益海(佳木斯)糧油有限公司、益海(富錦)糧油貿易有限公司,在哈爾濱投資設立了哈爾濱糧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今年以來,益海嘉裡更是與我省簽訂了高達百億元的戰略性投資意向。

  『外資豐益國際不僅大手筆進入我省稻米產區,在國內其它糧食產區也紛紛投入巨資。不僅我省稻米加工企業面臨嚴峻考驗,全國水稻加工業同樣受到極大衝擊。縱觀全國水稻加工企業,產業化、集約化程度還遠遠不夠,產業現狀與當年大豆產業「淪陷」前局面極為相似。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水稻業很有可能重蹈大豆「淪陷」的覆轍。』黑龍江北大荒米業高管與省內專家同時對國內米企命運表示擔懮。

  外資『金龍魚』米遍超市

  『金龍魚』食用油可謂是家喻戶曉,不過『金龍魚』大米對很多人來講還很陌生。今年以來,常逛超市的市民發現,在哈市大型超市內幾乎都有『金龍魚』大米,往往還佔據了超市糧油區最醒目的位置。

  『「金龍魚」大米是2009年前後纔開始正式上市的,它是國際糧商豐益國際在大米業的主打品牌。』黑龍江北大荒米業總經理助理郝有利介紹說,『「金龍魚」大米在全國快速鋪貨主要得益於它龐大、成熟的食用油經銷網絡和投入巨資的廣告支橕。』

  據相關資料顯示,『金龍魚』食用油的一級經銷商數量超過500家,二級批發商、分銷商數量達到8500多家。一級網絡覆蓋了全國500多個大中小城市,二級網絡已覆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其中沿海發達地區市場渠道已深入到鄉鎮與村莊。

  地產品牌銷量下滑我省米企面臨洗牌

  近日,記者采訪了解到,一些品牌大米生產企業今年出現了銷量下降的趨勢,這在前幾年是沒有過的。

  葵花陽光米業的孟憲成經理講,今年以來,南方市場對東北大米的需求旺盛,超市內銷售的『金龍魚』等品牌大米紛紛漲價,出現價漲量增的勢頭,但是該公司卻未從中受益,『產品價格沒漲,銷量還出現大幅下降,企業效益下降。』

  天河米業負責人也表示,今年以來,該企業大米銷量一直不如人意,比去年同期減少30%左右。

  五常龍源米業和福興米業的負責人則表示,他們現在想生產都不可能了。五常有很多他們這樣的中小米業,由於缺少資金收購存儲水稻,往年這個時候都是從農民手裡收購原糧進行加工生產。去年很多大企業尤其是像豐益國際這樣的外資企業的介入,使糧價抬高了很多,去年秋,農民手中的優質水稻基本就被搶光了。

  據了解,我省大米加工企業有2600多家,年總加工能力2300萬噸,近三年來年平均加工1130萬噸。從加工規模看,年加工原料2.5萬噸以下的小企業佔企業總數的80%,加工能力650萬噸,佔總加工量的28%,年加工能力2.5萬噸以上的企業佔企業總數的20%,加工能力佔72%。

  省農委相關人士介紹說,我省稻米加工企業多,陷於低水平無序競爭狀態,總體產能大、先進產能小,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企業開工率低,效益普遍不高,這種狀況嚴重制約了稻米產業的發展。缺少大型龍頭企業是黑龍江稻米產業發展的軟肋。


 

  國內米企『群龍無首』

  『我省稻米加工業存在的問題與國內全行業整體問題基本一致。目前國內稻米加工企業數量多,處於低水平無序競爭狀態,群龍無首,這與外資進入大豆產業之前的狀態極為相似。』黑龍江北大荒米業總經理助理郝有利說。

  在我國大宗農產品加工業中,稻米加工業是迄今為止尚未進行過大規模殘酷的行業洗牌、尚未進行大規模重組的少數領域之一,也是市場集中程度低、品牌雜亂、缺乏領軍企業的領域之一。我國稻米加工業處於『小、散、亂、低』的狀態。市場准入門檻低,企業規模小,生產經營方式粗放,產業布局不合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鏈條短,資源利用率低。

  我國納入統計的大米企業共7698個,日處理能力100噸以下的5296個,佔72.4%,而日處理1000噸以上的大企業只有24個,僅佔0.4%。沒有納入統計的企業更多。

  企業加工能力嚴重過剩。我國稻米加工能力在5億噸以上,實際加工量只有1.5億噸,開工率不足30%。

  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王杜春指出,糧食是大宗商品,具有典型的規模效益特征,成本隨著規模擴大而減少;糧食又是微利產品,沒有足夠的規模難以獲得豐厚利益。豐益國際等糧油巨頭其實是放眼全國市場布局,先進入、再滲透、最後形成全產業面布局,再追求全國大米市場高端形象化、中端佔優化、低端普及化,進而達到產業覆蓋化。國內及省內糧食產業化、集約化程度還遠遠不夠,我省本地稻米加工企業面臨嚴峻考驗,未來稻米產業競爭會更加激烈。

  業內人士:水稻或成第二個『大豆』

  從2008年開始,WTO關於外資企業進入我國糧食流通領域的過渡期結束,外資可以名正言順地在我國從事糧食收購、加工、銷售等經營活動。豐益國際早在2005年就開始在我省布局,即在我省水稻主產區佳木斯投資水稻加工項目,全部投產後,年加工能力將達到100萬噸。

  『黑龍江顯然是豐益國際逐漸掌控國內稻米產業「觸角延伸」的首選。黑龍江作為國內稻米重要主產區之一,近年來水稻產量佔全國粳稻總產量29%,約佔全國粳稻商品量的45%。黑龍江在稻米產業的資源優勢,是糧食巨頭布局的必然選擇。』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王杜春坦言,外資看中的正是國內龐大的糧食生產和消費能力。他們的擴張布局是戰略性的,從最初的擴大市場份額到現在向產業鏈各個環節滲透,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爭奪中國糧食市場的定價權。

  黑龍江北大荒米業總經理助理郝有利表示,外資入駐黑龍江稻米加工產業,延長了稻米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和資源綜合利用率,引領黑龍江省稻米加工產業結構優化昇級。但不可否認,外資正在發力,加劇稻米產業人纔、資源、市場的爭奪。

  『由於農墾組織化程度較高,我們對稻米資源的掌控能力比較好,在資源上我們不擔懮。』郝有利表示,『我們擔懮的是市場,前車之鑒就是大豆產業。當時外資的收購價高於市場價,終端產品銷售渠道低於市場價。在逐步掌握價格的同時,也抬高了門檻。當外資企業憑借資金、技術等實力,擠掉中小糧油加工企業之後,他們就完全控制了大豆收購價。這些或許也會在稻米產業上發生。』郝有利說, 『稻米是我國城鄉居民最主要的糧食,替代性差,需求彈性低,極易形成壟斷局面。』

  業內人士表示,稻米加工業缺少大品牌,而擁有巨資的外國糧商很容易打造出大米品牌。如『金龍魚』大米上市不足兩年時間,但其憑借在央視廣告上的狂轟亂炸和成熟的銷售渠道,在小包裝大米上迅速崛起,其品牌效應已經遠大於已經投放市場多年的其他品牌米。

  對此,我省一家品牌大米生產企業的老總無奈地表示,『國際糧商一個月可以拿出五六千萬元的廣告費進行品牌宣傳,而我們一年的利潤也沒有這麼多,跟這些國際糧商比較起來,我們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

  我省加速產業昇級

  2009年,我省制定了稻米產業規劃,在3至5年時間內,依托中糧集團、北大荒米業、人和米業等稻谷加工龍頭企業,在全省水稻主產區以多種方式建設、整合和拓展20個稻米加工園區。進而推進現代糧食流通領域的發展,促進糧食產業的優化昇級。發揮大型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的主導作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目前,建三江、鶴崗、慶安、寶泉嶺、佳木斯等地的5個園區正在建設當中。

  郝有利說,推進稻米加工業的產業整合,是產業轉型昇級的必然趨勢,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要求。

  郝有利告訴記者,黑龍江北大荒米業集團作為我省稻米龍頭企業,年加工稻谷能力800餘萬噸,擁有優質水稻種植基地2000多萬畝。在京、滬、渝、蘇6個主銷區建立了分公司,8個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已在全國34個省市及地區建立了終端銷售網絡,現有商超和社區店15800多家。但北大荒米業進入市場纔八年時間,而豐益國際已在世界糧食領域浸淫多年,在資金實力、市場營銷、渠道建設等方面,『北大荒』與其還有一定差距。

  我省建設、整合和拓展20個稻米加工園區,為北大荒米業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契機,『北大荒』正在向超大型稻米集團跨越。目前北大荒米業優化產能布局,發展米、糠、殼的延伸,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今年北大荒米業在墾區投入3個產能30萬噸的稻米產業加工園區。其次,在產品戰略定位上,『北大荒』深練『內功』,在墾區建立標准化生產基地,發展訂單式生產,建立倉儲措施,增強收儲能力,推進營銷戰略昇級。

  被譽為國際四大糧商之一的豐益國際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食用油及農產品供應商、貿易商之一,在我國投資成立了益海嘉裡集團,旗下品牌包括金龍魚等。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