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訊 黃綠相間的稻田一望無際。
『沒想到今年的水稻會長得這麼好,400多畝水稻純掙30多萬元已經板上釘釘。』方正縣松南鄉水稻種植大戶吳國義興奮地說。
今年方正縣80多萬畝水稻,克服春澇低溫等多種不利因素,已經豐收在望,預計將比去年提前10天左右進入收獲期。
『方正大米』聞名,源於那次影響全國的『技術革命』———旱育稀植。1981年,日本友人藤原長作在方正進行『水稻寒地稀植高產技術』試驗成功,獲得大幅度增產,為東北地區乃至全國水稻生產闖出一條新路。
如今,方正大米已將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當做奮斗目標,全力打造全國名牌產品。
水田面積佔耕地面積比例全省第一、『方正大米』被核准注冊原產地證明商標,讓方正大米『馳名』
方正縣現有耕地102萬畝,其中水田85萬畝,佔耕地面積的80%以上。去年,方正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605元,其中的70%來源於水稻生產。水田佔耕地面積比例、水田人均收入兩項指標,位居全省第一。
2005年,方正大米『原產地域保護產品』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審查,成為全國繼盤錦和五常之後第三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2008年末,『方正大米』原產地證明商標正式獲得國家工商總局核准注冊,成為全省繼『五常大米』、『慶安大米』之後第三個大米證明商標。
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理地貌、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先進的栽培技術,造就了方正大米獨特的優良品質,以『秋然』、『綠寶石』等知名品牌為代表的方正大米以其營養安全、品質優良、米粒整齊透明、米飯口感好、香味濃厚等特點,贏得廣泛贊譽,深受市場歡迎。近年來,方正大米連續被中國糧食協會評為『放心米』,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並出口到海外。
品質加品牌,纔能讓方正大米真正『馳名』。2006年,當方正縣申請注冊『方正大米』商標時,纔知道『方正大米』等農產品商標已被方正集團進行了防御注冊。方正縣經過兩年不懈努力,終於贏得方正集團信任,允許方正縣注冊『方正大米』商標。在此基礎上,『方正大米』確定了在兩三年內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戰略目標。
50萬畝『綠色』、8萬畝『有機』和100%優質品種率,讓方正成為哈市第二個水稻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縣
『好大米是種出來的。』為使『方正大米』成為知名品牌,方正縣多年持續不斷地加強水稻生產標准化建設。
上世紀90年代,該縣確定了『品種種植優質化、區域化』戰略,闢建了千畝良種試驗、繁育基地,徹底結束全縣水稻品種『多亂雜』局面,並逐步完善了『有主推、有貯備』水稻品種體系,確保方正大米『主打品種突出、搭配品種合理』。
自2002年起,方正縣承擔了國家綠色水稻良種繁育項目,同時又被列為全省水稻標准化區域試驗點、良種示范區,建立了完善的種子『引繁供』體系。
2008年,方正縣被農業部和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准,創建5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水稻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使方正縣成為繼五常市之後哈市第二個創建全國綠色食品水稻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縣(市),2009年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目前,方正縣水稻基地實行了『統一品種、統一生產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及使用、統一田間管理和統一收獲』的『五統一』生產管理制度。由於基地內采用先進種植技術,加之限定品種、限定時間、限定數量施用化肥和農藥,降低了生產成本,50萬畝基地將為農民減少投入500多萬元,增加收入600多萬元。
目前,方正綠色水稻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認證有機水稻達到8萬畝,水稻優質品種率達到100%,綠色食品稻米的售價高於普通稻米的20%以上,帶動農民增收1000餘萬元。
扶持『綠寶石』、『秋然』等地產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引進『東方集團』、『五芳齋』等知名龍頭企業,帶動全縣農民增收
高價米是賣出來的。龍頭企業是實現農業生產效益最大化主體,扶持龍頭企業建設就是為農民增收。多年來,方正縣致力於水稻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目前已建成規模龍頭企業20多家,訂單面積達二三十萬畝。其中,『綠寶石』、『秋然』等龍頭企業,已開發出有機大米,帶動全縣稻農種植有機水稻8萬多畝,農戶每畝有機水稻可比綠色水稻增收500元以上。
但是僅憑現有龍頭企業,難以做大做強『方正大米』。
去年末,方正縣引進『東方集團』,成立『東方集團(方正)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東方集團投資2.5億元建設稻米加工園區,一期工程設計年加工10萬噸稻米,年末投入生產。今年,東方集團稻米基地規劃區涉及6個鄉(鎮),21個村的農戶與東方集團簽訂水稻種植收購合同,訂單面積10萬畝,東方集團以平均每斤高於市價0.08元的價格收購訂單水稻。
今年,全國食品工業『百強』企業『五芳齋』集團,訂購1萬噸『方正大米』生產粽子。現在,『五芳齋』又決定引進日本技術,在方正生產『保鮮米』,項目預計投資1.2億元,一期投入5000萬元,年加工稻米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