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片
技校
就業率的『誘惑』
東北網9月3日訊 2006年,我市剛剛組建的哈爾濱技師學院裡出現了兩個『高技能人纔試點班』,近100名學生全部來自高中畢業生,在我省開了技校招收高中畢業生的先例。在這些高中畢業生中,很多人都有進入大學學習的機會,然而,他們選擇走進技校的大門。
為何放棄大學而進入技校?答案就是:就業率。自2003年起,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企業對技工的需求成倍增長。當年的統計顯示,全省技工缺口20萬人。與此同時,省外尤其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企業紛紛來我省招聘技工,且不惜重金或提前與技校簽訂合同,預約未來兩三年的技校畢業生。沈寂多年的技校一下火了起來。
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了解到,數據顯示,自2003年起,全省技校招生每年都以10%的規模擴招。2003年,市屬技校比上一年增加招生2000多人,部分學校人滿為患,想方設法擴充教學資源。於此相對的是,技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著100%的記錄。上技校就等於有了工作,就業的杠杆是促使高中畢業生放棄考大學,直接進入技校的根本原因。
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高考已走過了34個年頭。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到『黑色七月』,從全國擴招到今年的新課改高考我省幾乎1.1:1的錄取率,高考『自古華山一條路』選擇『天之驕子』的神聖氣息似乎正在逐年減弱。記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今年,全市約有1100餘名應屆高中生放棄了高考。
據了解,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留學熱』和『技能熱』,成了這些『流失考生』的主要走向。記者從我市部分留學中介機構和技師學校了解到,到目前為止,高中『留學熱』和技校『技能熱』仍在不斷昇溫,高中留學生甚至同比增長了近30%,高考獨木橋已見分流趨勢。
放棄
千餘高中生止步考場
到目前為止,今年高考已經走過了大半的路程,本科二批次院校錄取也已接近尾聲。與1977年恢復高考時不到3%的錄取率不同,今年我省的高考錄取率理論上將超過90%。面對如此高的錄取率,在我市應屆高中生中仍有近1100人選擇了放棄,止步在高考考場門口。
據我市的統計年鑒顯示,2007年,全市各類高中共招生47344人,其中市區為26760人。經過3年的刻苦磨礪,這批高中生中,有46158人參加了今年的高考。其中,44025人參加了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2133名職高、中專畢業生參加了省內單獨命題的中職對口昇高職招生考試。按照入學人數和報考人數的簡單比較,今年的應屆高中生中應有1186人『放棄』了高考。除了少部分因個人學習成績和家庭條件限制而放棄高考的學生外,『流失考生』的去向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留學 高中生留學增加近三成
為了解『流失考生』的走向,近日,記者對相關學校、教育部門、留學中介和學生進行了走訪。在采訪中記者獲悉,盡管以往『出國鍍金』的理念已經逐漸淡化,但留學熱,特別是高中生留學熱,近4年來正在逐漸抬頭。我市某大型留學中介機構經理張穎告訴記者,從該公司看,高中階段學生申請出國留學比例今年同比增加了近30%。
據介紹,近4年來,出國留學申請低齡化趨勢明顯增長,其中高中階段申請留學學生最為明顯。去年全年,通過該公司出國留學的千餘人中,高中學生佔了約25%,其中高一、高二學年便選擇出國者也在逐年增多。這些學生多數選擇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歐洲留學,選擇亞洲的相對較少。
在以往人們的印象中,出國的多是自身成績不佳、家庭條件較好的『鍍金者』,從2008年起,大批學習成績優異者也開始選擇到國外深造,學生來源也不再局限在商人、外企高管等高收入家庭。在學校的選擇上,北方家長重視國外大學排名,到中學留學也要考察學校所在地區,多選擇當地重點中學。在學科選擇上,以往注重商科,現在工程類專業也成了留學熱點。同時,現在的家長教育理念也有了明顯改變,絕大多數『高中留學生』中,家長多不為孩子制定留學目標,而是讓孩子自由發展,注重提高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衝擊 職業教育挑戰學歷教育
一位長期接觸國外教育的人士告訴記者,在國外,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並沒有『地位』上的差別。職業教育就是為就業鋪路,專門針對工作而進行培訓教育,大學教育則進行專業技術培養,偏重於理論研究和科學探索。二者沒有明顯的地位差別。
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培訓處處長辛向忠介紹,經過連年擴招,目前我市技校在校生達到3萬人,一次性就業率為98%。經過最後統計,所有技校畢業生最終全部找到工作。正因如此,今年計劃招生更是突破萬人大關。『目前報名的學生中,高中畢業生佔相當大的比例。』一位技校招生辦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由於基礎較好,高中畢業生大多直接進入技校的『高技能人纔班』,他們進入工作崗位後的工資待遇的增長頻率比普通技工要高,平均工資在3000元左右,有的甚至初次就業工資就超過了5000元。職業教育已正式向大學教育發起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