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市紫園路上停滿了車輛。

黑龍江新聞網訊 買車還是坐公交,這對准車主來說可是一個大問題。怕擠公交想買車、買了車怕堵車、回到家難停車……這一連串的問題不但考驗著購車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樣也表達著配套設施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所帶來的無奈。
其實,停車難這個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區、一個市、一個省的局部問題了。世界各國,特別是那些發達國家,人均汽車保有量遠遠高於我國,他們也同樣需要面對停車難帶來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解決的。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住宅與車位1:1
新加坡
在哈市從事外貿工作的馮亦宏說,在新加坡大型政府組屋區,每幢樓都有三四十層,但社區道路兩邊卻沒有一輛車。原來,社區建了很多六七層樓的立體車庫,保證了足夠的停車位。新加坡政府規定,每個共管公寓、組屋區、社區、大飯店及每幢大型建築物必須修建一定數量的停車位,且要保證住宅數量與車位數量的比例在1?1以上。因為有了高樓式多層停車場,彌補了地下、地面停車場的不足,有效地避免了停車佔道情況的發生。『車位充足,自然看不到路邊停車。從這個角度講,新加坡可以說是最有秩序的城市。』馮亦宏說。
日本
買車前須有車位
哈市人大代表徐建華也是有車一族,她的辦公地點就在哈市道裡區透籠商業區,她每天都為在哪停車而傷透腦筋。徐建華建議,哈市不妨學學日本東京,將是否擁有車位作為買車的前置條件,有車位纔能買車。『日本法律規定,個人或者單位在買車時都必須出具擁有固定車位的證明,這種固定車位既可以是自有的,也可以是長期租借的,但必須在距單位或住所500米至2000米的范圍內,否則交管部門將拒絕給新車上牌照。這一規定既限制了汽車數量的大幅增加,又較好地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因此,盡管每天進入東京市內的車輛多達六七百萬輛,但要找一個停車位並不太難。』徐建華表示,不僅如此,日本的《城市規劃法》還規定,在新建或改建一定規模的建築物時,必須按建築物的使用性質配備相應數量的停車位。據粗略統計,東京的停車位面積已經接近整個東京市的面積。
美國
細化管理路邊停車
接受記者采訪時,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安學敏剛從美國出差歸來,據他介紹,美國不管是國際大都市還是中小城市,都存在路邊停車的問題,到了晚上路邊上的車一排排的,很密集,就跟哈爾濱的情況一樣。
『這些車當然不都是臨時停車,絕大部分是寄宿車。美國的管理與我們有所相同,他們不是被動管理,而是積極為居民提供服務。在美國的城市,有些街道是禁止停車的,有些是可臨時停靠的,有些是可以停車的。在此基礎上,還對可停的街路繼續進行細化。比如,有些街道是晚7點到早7點可停,有些是晚9點到早5點可停,還有的是單側可停。他們的理念是,道路是公共資源,要充分利用,不管是通行還是停車都是利用,如果因道路閑置造成浪費就會遭到市民的投訴。』安教授說,哈市解決居民小區車位不足的問題不妨借鑒一下美國的做法,允許支線道路路邊停車,並進行限時管理,避開通行高峰期,停車、通行兩不誤。
法國
城市周邊設置衛星住宅城
『破解停車難,在加大停車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下,有關部門也應對城市進行長遠規劃。我們的城區功能太集中了,可借鑒國外發達城市的經驗,建立主城區和衛星城,主城區是生產、商貿和公共活動的區域,衛星城主要用於生活和居住,這樣增加了城市空間,城市不再擁堵。』相關專家說。
在電信部門工作的趙偉強告訴記者,法國的巴黎就是最典型的向衛星城市方向發展的大城市之一。『在巴黎,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擁堵,就是因為在巴黎老城周邊陸續建起了許多衛星城,這些衛星城多數是由幾個居民小區組成,但都配備了完善的社會服務設施。當然,最初這些衛星城建設的初衷是為了保護老城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跡,但它卻治愈了許多城市病,其中就包括停車難。建衛星城的好處就是,功能單一的居住區可以為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間,政府可以配建更多的服務設施,居民不但不必為無處停車而擔心,而且街道上也不會經常發生堵車的現象。』趙偉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