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哈爾濱濕地建設走在治水理念前端 今夏濕地生機勃勃
2010-09-20 09:23:46 來源:生活報  作者:賈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美麗的陽明灘

 

  松江濕地 原生態美景讓人心曠神怡

  18日,記者隨哈市水務局專家一同踏訪了松花江上幾處濕地。踏查的第一站是金河灣濕地植物園,這裡正在進行金河灣濕地續建工程,記者一行改走濕地中的小路。一側是江水,另一側是各類濕地植物,秋風拂過江水波光粼粼、蒿草沙沙作響,讓人身心愉悅,頗有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

  記者乘船來到陽明灘,這裡地勢較為平坦,植被覆蓋非常好,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該島以沙地為主,生長著大量的牛毛草,這種草非常有韌性且不怕踩踏。在枯水期該草會自動休眠,即使在豐水期被水淹沒後仍能成活。牛毛草的這種特性使陽明灘在枯水期時一片金黃,豐水期時又是一片蔥綠。放眼望去,心曠神怡,難怪水務局的工作人員稱陽明灘為『心靈牧場』。

  勃勃生機 洪水衝來豐富植物種子

  據水利專家介紹,今夏的洪水對濕地植物的生長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哈爾濱松花江段的植物幾乎涵蓋了松花江沿岸的所有植物科目,而這些植物的種子大部分都是隨江而下,來到松花江哈爾濱段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些植物呈『水生、濕生、旱生』的梯次,是經歷了一次次水漲水落後,逐漸適應了濕地的生長環境,也形成了特有的種族群落;也正是這種衝刷和沈積,纔逐漸形成一個個濕地和灘島。

  自從1998年以後,哈爾濱松花江段一直沒有出現過高水位,這導致部分濕地在12年內沒有經歷正常的衝刷和浸泡,缺少了濕地必需的自然變化。而今年5年一遇的洪水,再加上公路大橋、三環橋建設時修築的副壩,使水位昇高,很多濕地得以江水補充。

  『城市之腎』 淨化水質蓄水行洪

  在生態學上,濕地有『城市之腎』的美譽,淨化水質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水生植物可以過濾水中的雜質,提高水的純淨程度,同時還能排放出有利的化學物質和轉變成養分,不斷循環利用。

  濕地的另外一大功能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目前由於大頂子山水電樞紐工程的建設,哈爾濱的水位實現人控,但同時也帶來了水流速變緩的弊端,導致泥沙淤積。濕地可以減少泥沙淤積,並具有吸附水的能力,可以說是自然的蓄水工程,幫助了人類的行洪工作。

  目前哈市周圍濕地游逐漸火熱起來,水務部門規劃的『百裡生態長廊』中,在靠近城區的一塊區域就被定義為『濕地景觀區』,在原生態恢復濕地面貌的同時注重景點建設,使人們既能親近自然,又不破壞生態系統。隨著濕地建設的逐漸展開,在不久的將來,濕地游將成為哈爾濱一個新的旅游亮點。

  濕地建設

  哈市已走在治水理念的前端

  據專家介紹,目前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較高,金河灣濕地的續建受到一定影響,很多地區都已經被淹沒無法施工,部分水生植物受高水位影響也相繼死亡。但這恰恰就是濕地的成長特性——必須經受水漲水落的過程,濕地的植物纔能最終『煉』成,形成最適合在濕地生長的植物群落。在建設濕地的過程中,水務局仍舊以原生態自然恢復為主,堅決避免破壞濕地的自然風貌。

  『濕地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很長時間的生態建設,哈爾濱周圍的濕地由於前期破壞比較嚴重,加上哈市水務局的治理方針是以自然恢復為主,植物群落經過演變、生息,到產生最適合濕地生長的物種,一般來說這需要10餘年的時間來逐漸恢復,繼而發展壯大形成規模。當前最主要的工作是讓人們認識到濕地的重要性,去保護、愛護它,這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心血。』哈市水務局有關專家說,我國治水從最早的防洪為主,到目前的疏導、控制水,逐漸向生態治水靠近,哈爾濱作為水生態試點城市,已經走在了治水理念的前端。

責任編輯: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