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訊 9月22日的無車日主題是『綠色交通,低碳生活』,哈市有關部門舉辦了『城市無車日』系列活動,號召廣大市民當天少開或不開車,采取步行、騎自行車、乘公交車的方式外出,用實際行動緩解城市道路的擁堵。
自行車道越來越窄
據一些健身俱樂部的教練講,現在騎車已成為一種時尚運動,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市民熱衷選擇自行車出行。采訪中,一些市民認為,騎著自行車出行很好,他們也曾幾次想買輛車,但現在的自行車道狀況讓人很擔心。
記者走訪中山路、埃德蒙頓路等新改造街路看到,路面沒有規劃自行車道。新改造的中山路變寬了,還增加了公交車專用道,但自行車『失寵』了,原有的窄道『改』沒了,給市民出行帶來了很大不便。
記者在中山路看到,自行車、電動車只能跟公交車的屁股一起『擠』專用道。在天鵝飯店車站,一輛自行車剛好騎入站臺,這時有3輛公交車進站,自行車瞬時被『包圍』。有時騎車人不得不騎到快車道上。『現在哈市的自行車道要麼被「侵佔」為停車場,要麼就沒有了,路越騎越「窄」不僅影響出行,也限制了自行車隊伍的發展。』騎車的市民李先生說。
輔街上佔道『受氣』
記者在友誼路、新陽路等路段看到,自行車道界線破損嚴重,一些路段被機動車當成停車場。在新陽路上,一段50米長的自行車道就被車輛當成了停車場。自行車為了避讓只好騎上機動車道,後面汽車的喇叭聲不停響,騎車人只能『受氣』。
在安發街等靠近居民區的二三類街路,自行車道被隨意『霸佔』更是家常便飯。『小區裡面地方小啊,他們就把車停在自行車道上,我每次騎車出去都得在機動車道上走,常被身後的車「攆」,覺得很不安全。』家住古香街的闞女士說。
騎車難存車更不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存車難成為阻礙自行車出行的另一原因。
記者在建國街看到,公交站牌、街邊樹木和花壇等處成了自行車的『停車場』。記者沿建國街走了三站地路程,沒有發現一處自行車存放處。在建設街和買賣街,雖然設置了存車處,但存車數量不超過60輛,『來晚』的車就鎖在街邊的鐵柵欄上。在新陽路、友誼路等街路,自行車存車位難得一見。
記者走訪一些居民小區看到,小區內存自行車也不容易,在隨機調查的10個小區中,只有4個小區有自行車存車處。『沒辦法,樓道裡就是存放處。』一位居民無奈地說。設有車棚的存車需要交錢,公路大橋附近一個小區看車的大娘告訴記者,這裡存車按季度收費,每季度30元,若按天存放每天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