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王憲魁強調大力培育新產業加快農區工業化步伐
2010-09-26 09:38: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9月22日中秋節,在結束了對黑河的考察後,代省長王憲魁深入到地處我省寒地黑土核心區的綏化市進行調研。他希望綏化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省委戰略部署,創新思路求發展,大力培育新產業,積極推進農區工業化,不斷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現代農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

  綏化處於『八大經濟區』的重要位置,在保障千億斤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以來,綏化市狠抓以大項目開發建設和民生改善為重點的工作落實,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喜人局面。王憲魁首先來到北林區國家現代農業水田示范區,正值秋收時節,一池池籽粒飽滿的水稻散發出金色的光芒。當地負責同志介紹,水田示范區是國家財政部和省財政廳重點扶持的現代農業項目,共建設標准水田15萬畝,受益農業人口7000戶、3萬人。當得知1市斤大米可以賣上50元時,王憲魁非常高興。他鼓勵當地乾部堅持采用良種良法,提昇水稻品質,促進農民生產觀念更新和先進生產技術推廣,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綏化經濟開發區2002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規劃面積16.5平方公裡,截至目前,共引進工商項目和企業74戶,投資總額56億元。王憲魁重點考察了昊天玉米開發公司、天有為電子公司、北大荒冰雪食品公司、新安硅科技有限公司、寶利光伏科技公司和在建的中糧米業綏化公司年加工30萬噸水稻項目,以及北林區東富開發區的金龍油脂和農墾晨環生物制劑公司,他希望園區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加大項目竣工投產力度,促進產業轉型昇級,創造更多利稅。位於北林區太平川鎮北星村是整村搬遷建設的朝鮮族新村,王憲魁專程來到這裡並深入村民家中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希望當地黨委政府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作為建設好新村的重要任務,不斷增加農民收入,讓民族村生活得更加和諧美好。調研途中,王憲魁停下車來,與正在大田裡收拾豆秸的村民魏春橋攀談起來,詢問他種了多少畝地,家庭收入怎樣,在生產生活方面還有哪些困難。他叮囑當地乾部要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幫助農民適時銷售糧食,力爭賣個好價錢。王憲魁還到省農科院綏化分院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實地考察果菜培育及糧食育種情況,要求他們引導、幫助農民在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基礎上,接受『種子革命』,應用最新的科技手段,發展高效農業,提高農產品產量和附加值。王憲魁還參觀了集博物、科技和群眾藝術為一體的綏化市科技文化館,詳細了解了綏化的自然資源、人文歷史、民俗風情和發展成就。希望當地黨委政府不斷豐富展覽內容,寓教於形、寓教於樂,把科技文化館真正建成提高市民素質的有效載體。

  調研過程中,王憲魁還與當地黨政乾部就『十二五』時期綏化經濟社會發展問題進行了座談交流。他指出,綏化地處松嫩平原腹地,是距離省城最近的地級城市,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只要全市廣大乾部群眾的齊心協力下,未來綏化一定能夠實現更好更快發展,一定能夠實現全面崛起。一要大上項目,培育新產業,加快農區工業化步伐。上項目就是調結構、就是轉方式,就是加快發展。上大項目,快發展。沒有項目,難發展。要讓一系列的大項目、好項目、新項目支橕起發展速度、發展質量和發展位次。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上項目,重點扶持壯大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大力推進農產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單一產品向系列產品轉變,由糧食和畜產品加工向全部農副產品加工拓展,實現多層次加工增值,把農產品增值效益留在省內,裝進農民腰包。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上項目,促進產業結構昇級。下大力氣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電子、信息、現代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發展。加快園區建設,推動項目集群發展。積極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綜合運用土地、稅收等調控手段,促進產業聚集和要素集中,做大做強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集群。同時,做大做強吃配產業,推動產業向下游延伸和昇級。二要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種不在多,而在效益。要以市場為導向,在『綠』、『特』字上下功夫,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抓住國家增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農機補貼機遇,大力推進水利化、農機化、標准化建設,下決心上一批水利大項目,發展節水灌溉,不斷提高糧食產出能力。轉變思路,科學發展縣域經濟。充分發揮地市的調控作用,以地市為區域,規劃好各縣產業布局,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補充、上下吃配、互動發展的新格局,引領縣域經濟發展。三要把改善民生擺上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推進農村泥草房和城市棚戶區改造,改善群眾居住條件。進一步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性,加快農村泥草房和城市棚戶區改造進度,加大管理力度,強化監督檢查,提高改造質量,為群眾造福。加快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一體發展。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和小城鎮建設,高起點、大手筆推進城市建設,努力提高城鎮承載、集聚和輻射能力。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調整結構增效益,重點在產業化和精深加工,潛力在依靠科技手段和提高農民素質。要認真研究和解決這個問題,為農民增收搞好服務。

  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等隨同調研。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