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雙鴨山10月13日訊 一個城市的魅力不在於城市的規模大小,而在於特色形成品牌。有特色的城市纔有魅力。這種特色,來源本土文明,來自所在環境。——題記
寬闊潔淨的街道,游人如織的廣場,新風蕩漾的樓院……來到雙鴨山的人,仿佛置身於一座文明的花園,文明之花朵朵綻放,文明芬芳四處洋溢。
『人美城靚,政通人和,秩序井然。』今日的雙鴨山,文明之光輝耀城鄉大地,呈現出了城美、人和、業興的新氣象。『山城不大,秀美如畫;人口不多,收入較多』,這是人們對雙鴨山的最新印象和評價。
這一切,得源於我市全力以赴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帶來的碩果。
在全省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啟動後,我市切實增強創優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廣泛動員,精心組織,咬定目標,志在必得。
市委、市政府號角嘹亮;乾部群眾馬不停蹄;為取得創優的成功,我市吹響『集結號』,在全市迅速掀起了建設『秀美雙鴨山』的創建熱潮。
在創建中,我市把握經濟增長與提昇城市形象、硬件改善與軟件建設、城市提速與鄉村晉檔『三個統一』,把打造新亮點作為創建的出發點和歸宿,把建管並重作為創建的長效機制,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創建結合的唯一標准。通過積極創建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進而提昇市民文明素質,提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城市整體實力。
我市首先明確了『四城同建』創建目標,和其它工作任務一同規劃、一同部署、一同落實,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檢查、年底有結果。強化領導,形成堅強有力的創建指揮體系;嚴明責任,形成高效有序的創建運轉機制;協調聯動,形成步調一致的創建工作合力;全面發動,形成廣泛參與的創建工作局面。
《雙鴨山市創建『三優』工程考評實施細則》、《雙鴨山市『三優』創建暨縣區工作責任狀》、《創建『三優』文明城市活動半年初評表》、《創建『三優』文明城市責任分工表》等11個創建規范性文件,成為了實現創優目標的基本保證。
其次,明確了聯片創建目標。以首府區為牽動,帶動縣區『三優』創建;以縣城所在地為推動,帶動村鎮一體推進;以社區為促動,帶動街道、樓院的延伸。
堅持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道德市民工程、生態建設工程、城市十大工程、農村三項工程;
努力構建和諧的生態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文化環境、人居環境、物業環境、交通環境和服務環境;
全面改善關乎民生的三供兩治、市政功能、園林綠化、濱水建設、景觀建設、公益建設、便民設施、文化淨化、服務秩序、數字創建。
『五大工程』、『八大環境』、 『十大改善』,有效地推進了城市功能的提昇、城鄉環境的改善、市民素質的提高,增強了城市的對外競爭力和對內牽動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最後,明確了突出硬件的創建目標。加大人、財、物力的投入,在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年打基礎、完善功能設施;兩年大變樣、推進硬件建設;三年造品牌、提昇整體水平』的創建思路,突出實施『三館』建設、『三供兩治』、城市功能設施改善、綠化美化建設、濱水城市規劃、公園景觀建設、數字化創建和環保『三同時』建設等硬件創建目標。
如今,市區己建成博物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均達到省定標准;四個縣全部建成了博物館,『兩館』建設達到1200至1500平方米標准,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有望在2010年末全部竣工。
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三供兩治』規劃和方案,四縣四區對供水、供熱、供氣實現了標准化,新投資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對垃圾處理廠進行了增容,二期工程己經竣工,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60%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了70%以上。
市容環衛實行18小時保潔,主次乾道和出入城口實現20小時保潔,垃圾器具、清掃和運送設備得到更新和保障,全市環衛工人新更換了國內先進的標識服,市容市貌實現了『五無』(生活區無垃圾積存、主街路無灰塵飄浮、人行道無垃圾碎屑、出入城口無死角死面、市區無冰棱積雪)。
數字化創建實現了交通管制(主街和十字路口)、住宅小區、辦公場所等重點部位全方位覆蓋。投入400餘萬元引進國內先進設備,組建了雙鴨山市公安網監支隊,網絡延伸到四縣四區,對全市192家網吧實現了24小時數字化監控。
建立了建管並重的長效機制。我市充分調動社區居民群眾參與『三優』創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發揮『人民城市人民建、三優創建全民參與』的主人翁意識,形成了全社會關心創建、支持創建、參與創建的生動局面。
把創建觸角延伸到小區、樓院、樓道、住戶,在住宅小區實施了美化、亮化、景觀化工程;在樓院實施了淨化、綠化、花園化工程;在居民住戶實施了門前整潔工程、庭院整潔工程、內務整潔工程;在樓道實施了清除亂貼亂畫——打造文化樓道,推行住戶輪流值日——建設整潔樓道工程。
細微之處看變化。
集賢縣的『靚麗小區』、『生態村屯』工程、寶清縣的『城市建築穿衣戴帽美容』、『園區景點自然人文景觀』工程、友誼縣的『鮮花城區』、『秀美家園』工程、饒河縣的『沿江風情』、『中俄融匯』工程、尖山區的『城市名片』、『城市窗口』工程、嶺東區的『山水園林』、『文化廣場』工程、寶山區的『熱網環保』、『文化社區』工程、四方臺區的『環路暢通』、『功能配套』工程等,成了我市創建工作的一個又一個新亮點。
為使創建更加貼近民生,我市先後兩次組織開展了『三優』文明城市創建民意調查活動,征集來自黨員乾部群眾和各企事業單位的意見和建議8000餘條,使『三優』創建工作更加貼近民生、民意、民需。
按照民意,新增各類公園(景觀)12個,新增植物景觀和水體景觀143個,人均公園面積、人均綠地面積、人均綠化面積等指標突破省定標准。市政功能設施更加完備,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建設全覆蓋,涉及民生的道路硬化、改水、改廁、改房、改線等指標全面突破,新型能源推廣率達到98%以上,空氣良好指數天氣達到90%以上,山體綠化、道路綠化、庭院綠化、廣場綠化、小區綠化、『四旁』綠化、『三北四期』綠化全面達標。
小城無處不飛花。『三優』文明城市創建,使雙鴨山這座北國明珠城市更文明、更美麗,生活更和諧、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