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5日訊 文昌高架橋投入使用後不但分流了和平路、長江路、革新街等東西向道路約50%的車流,還為中山路減壓30%,同時解決了困擾我市多年的李范五花園環島交通擁堵問題。在感受著我市高架立體交通時代帶來的暢快時,記者也發現了幾許微瑕,如征儀路學府四道街至保健路段原有信號配時難以滿足文昌橋需要;安發橋與文昌橋連接處路燈未恢復,夜間存在安全隱患等。交警部門表示,昨天已開始調整相應路口信號配時,並將協調有關部門完善相關設施。
新橋投用
開啟立體交通時代
就文昌高架橋運行後出現的情況,記者采訪了負責該橋管控的南崗一中隊中隊長劉洪斌。據介紹,通過一天多的觀察,文昌高架橋徹底解決了以往李范五花園環島交通擁堵,分流了長江路、和平路一線近50%的車流量,革新街50%以上的車流量。通過與安發橋和海城橋有效連接,中山路車流量也減少了近30%,使得省政府周邊區域交通情況得到巨大改善。
就目前來看,文昌高架橋雙向每小時車流量已達16000臺,遠超以前該路段飽和狀態的14000臺。而文昌高架橋飽和狀態車流量將達24000臺至25000臺,今後對該區域交通還將產生巨大的改善作用,它也成為我市高架立體交通時代開啟的象征。即日起,交警部門在全力疏導的同時,將對違法車輛采取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方式管控高架橋黃河路下橋口,待市民對橋上通行模式熟悉一段時間後,將對違法車輛上限處罰。
記者夜訪
路上幾許微瑕
13日18時30分,記者乘車沿上海街、安發橋、文昌高架橋、黃河路一線查看發現,文昌高架橋的通車,使得從安發橋去往南崗區、香坊區車輛猛增,也使得新拓寬的安發街交通壓力增加。在原安發橋至文昌橋的上橋匝道,路中綠化帶既無燈光照明,也無明顯警示,夜間視線不佳極易導致車輛衝上綠化帶。在文昌橋上,寬闊的車道給市民行車帶來極大的暢快,每小時80公裡的車速在車流中也算不上快速。但到黃河路下橋口,由於橋下不暢,導致一直有近百臺機動車擠在下橋匝道排隊等候,但基本5至10分鍾內便可下橋。記者下橋後發現,部分機動車下橋便掉頭是橋下擁堵的主要原因,而從下橋口至黃河路與紅旗大街交口路段,哈煉第七加油站、香山路等路段也常有機動車穿插車道掉頭導致行車緩慢。
交管部門
盡快完善設施
昨天,記者再次對黃河路上華山路至紅旗大街路段和征儀路學府四道街至保健路路段走訪發現。雖然文昌高架橋已經通車,但兩端道路相關路口信號配時仍多為原有平交路口信號配時,使得橋上車輛大量集中在路口影響通行效率。
交警部門表示,自昨天上午,交警部門已開始對黃河路上相應信號燈配時進行了調整,黃河路雙向放行信號最多的已經延長了近20秒。並繼續增加高架橋橋上橋下相關標志、標線。對於記者提出的路燈的配套設施復建問題,交警部門也表示將與相關部門協調,盡快排除安全隱患。同時,對於下橋後違法掉頭車輛,交警部門今後將在下橋口設置電子交警,對違法車輛進行攝錄鎖檔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