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群力新區松花江文明展覽館揭幕 再現地域特色
2010-10-15 15:29:33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5日訊(記者 孫曉銳)15日,黑龍江省博物館群力分館暨松花江文明展覽館竣工揭幕儀式在群力新區舉行。

  展覽館通過實物展品三百餘件和若乾輔助展品訴說800年前發生在松花江流域的故事。走進松花江文明展覽館序廳,眼前是一個黑龍江大濕地背景牆,根據金初四位皇帝各自形象特點塑造的雕塑群引領人們了解金源文化。展館第一部分先民足跡,包括遠古獵人、早期居民、邦國文明、渤海王國,展現了松花江流域從舊石器、新石器、青銅鐵器時代一路走來的古代先民所創造的璀璨文化。第二部分大金帝國是展覽的重點和亮點,是金源文化的主要內容。這部分通過馬背建國、問鼎中原、千載都城、重教崇儒、軍政建置、百業俱興、華彩樂章七個主題單元,系統地揭示了以女真族為主體建立起來的金王朝所開創的帝國霸業,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為其後裔滿族入主中原、統一華夏積聚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第三部分鳳凰涅槃主要有後金政權、全盛之勢兩個主題單元,展示金朝滅亡400年後,努爾哈赤率建州女真揮戈南進,建立後金政權,繼而統一華夏,創建了大清帝國,如同鳳凰涅槃獲得重生。

  據了解,松花江文明展覽館位於群力新區金河公園內,緊鄰群力大道,展廳總面積2700平方米,包括序廳、先民足跡、大金帝國、鳳凰涅槃四個部分,展覽上限延伸到松花江流域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下限延續到17世紀女真人再次崛起,建立後金政權乃至清代康乾盛世。所表現形式避開了地方史、民族史展覽形式,主要根據館藏文物和目前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以及史料記載的情況,以物說史,以物說事。為了增加展覽的活力,加深觀眾對歷史文化的記憶,展覽采取了實物展品與輔助展品相結合的表現方法,復原了遠古獵人、東北古代民族生活等場景,讓人們仿佛回到800年前。除此之外,展館內將展出大量實物、大型群雕、大幅壁畫、繪畫等,增添展館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新聞鏈接:

  公元12世紀初,崛起於白山黑水間的生女真人完顏部,在其首領阿骨打的率領下,於1115年正月稱帝建國,國號大金,定都於今哈爾濱市東南部阿城區的阿什河畔上京會寧府,後遷都燕京(今北京)。所轄疆域北至貝加爾湖、外興安嶺,東北至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東南抵鴨綠江與高麗為鄰,西達陝西西北地域,以黃河為界;南以淮河為界與南宋對峙百餘年,為當時東北亞擁有版圖最大的帝國。金源內地出土的生活用具、兵器、生產工具鑄造技術和造型與南宋如出一轍;金代鑄造的銅鏡,其花鳥、人物圖案的題材均來自唐宋民間故事;金朝雖然在漢字和契丹字基礎上創制了女真文字,但是目前所發現帶有文字的金代遺物大部分是漢字,尤其金代頒造的官印均為漢字九疊篆,刻款均用漢文楷書。龍是中原歷代王朝天子的象征,紋飾、造型是皇家擁有的專利;而金上京會寧府宮殿遺址出土的龍紋磚、龍紋銅鏡、銅坐龍應該是同樣具有象征真龍天子的意義。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