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2日訊(記者 李紅陽 李楠 梁鐫文)黑龍江省『示范村建設書記網上談』專題節目在東北網第二辦公區平房動漫基地演播室進行。本期嘉賓邀請到了慶安縣委書記劉鳳岐、慶安縣勤勞鎮曙光村黨支部書記都隆基。
慶安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幅員5469平方公裡,轄14個鄉鎮、93個行政村,總人口40萬,其中農村人口30萬。勤勞鎮曙光村位於慶安縣北部,距縣城20公裡。是一個擁有72年歷史的朝鮮民族村。曙光村的產業發展主要是『一主、三輔』,一主是跨國勞務輸出,三輔是水稻、旅游和養殖。2008年4月,按照省市關於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部署和要求,慶安縣確定了整村改造戰略。經過廣泛調研和論證,選擇了各方面條件符合的勤勞鎮曙光村,實施『撤並自然屯、建設中心村』的思路。把曙光村原來的7個自然屯合並成2個,在新村生活居住區,以節能樓房為主,鮮族民居為輔,新建了4棟5層住宅樓, 190戶村民春節前搬進了新居。2009年慶安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971.5元,而曙光村達到了21,549元,是全縣平均水平的3.6倍。2009年11月,曙光村被確定了全省新農村建設35個重點村之一。
據劉鳳岐書記介紹,2007年以來,慶安縣就深入實施了『城鄉一體統籌、推進四大建設、打造一縣三區』的發展戰略,四大建設即大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和諧社會建設;一縣三區即力爭到2011年,把慶安建設成為全縣綜合實力上游縣、全國綠色經濟示范區、全省人居環境示范區和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同時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堅持以城帶鄉、突出重點、狠抓特色、量力而行、逐步推進的原則,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大力改善民生。尤其是實行『小城鎮、試點村、生態屯』三位一體推進,小城鎮按照『五化五場』標准、試點村按照『三通七個一』標准、生態屯按照『路樹溝橋箱垛燈杖廁圈』10條標准建設,梯次推進,逐步昇,還每年都確定一項重點,打造一條環線,這些措施都使得農村面貌大力改觀。
慶安縣勤勞鎮曙光村黨支部書記都隆基激動地說到,經過兩年多來的集中建設,曙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按照縣裡要求,我們三個文明一起抓。村民們不僅住進了樓房,享受到城裡人的居住條件,村裡還有廣場、社區、衛生所、生資服務部、活動室、閱覽室、特色飯店等等,外市縣組團來參觀考察的很多,每天都有不少人前來品嘗鮮族特色美味。文化生活豐富以後,村民整體素質也得到了明顯提高。村乾部的工作也好做了,這些都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劉鳳岐書記又說到,下一步我們還是要以搞好農田基本建設為主,加快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繼續推動土地向種田大戶集中,組建種植業合作社,爭取國家扶持資金,引導農戶增加投入,組建農機合作社,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同時,繼續捆綁使用國土、財政、農開、水利、民政等方面專項資金,加大重點任務推進力度。並且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個人,包括域外能人投資曙光社區的養殖業和旅游業,促進主導產業發展。總之,要堅持高標准要求,高質量建設,高效率推進,加快打造『人居環境優化、特色產業振興、農民富裕安康、集體經濟發展』的省級重點示范村,積極推進新村管理城鎮化、公共服務社區化、生產經營產業化、村風民俗文明化、民主建設制度化、農民生活小康化和集體經濟收入穩步遞增,努力建設全省一流的文明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