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5日訊 一枚小小的防偽標識,或將終止五常大米被假冒的亂象。10月22日,記者在五常葵花陽光米業的生產車間看到,所有大米包裝袋都貼上了『不乾膠』———數碼信息防偽標識。葵花陽光米業總經理孟憲成說:『將防偽標識上的涂層刮開,就可以看到18位數字的防偽編碼。撥打標識上方的五常市地理標志產品防偽查詢系統電話「045153512365」,輸入防偽碼編碼,就可以認證大米的真偽。』記者試著查詢一次,得到的回答是『您購買的是五常葵花陽光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淨含量10千克精貢100大米,您購買的是真品』。
據了解,五常大米同時擁有『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等3項桂冠,在市場上擁有很高知名度。近年來,由於防偽措施不健全,一些不法廠商大肆制售假冒五常大米,給五常大米生產及銷售帶來惡劣影響。
今年以來,五常市從源頭上加強監管,並采用嚴格的防偽措施,加強對五常大米的保護。五常市大米協會嚴格三項標識的使用,稻農必須按『三品』(綠色、無公害、有機產品)生產規定建立生產記錄,加工企業必須與稻農簽訂種植收購協議,否則對『三品』不予認證,不允許企業使用『五常大米』證明商標。五常市稻米產業服務中心對全市稻米產業全部實行『水稻原料身份證』制度,『身份證』記錄農民水稻種植『面積、地塊方位、水稻品種、施肥及產銷量』等詳細生產信息,從源頭上把握五常水稻銷售去向及大米加工企業原料收購來源等信息,為建立質量追溯及查詢制度提供依據。五常市質監局依照『三品』認證、『原料身份證』等相關證明,核發『數碼防偽標識』。
五常市質監局局長常法瓊認為,從技術上看,每一件產品或包裝僅有一個編碼,無規律的編碼使造假者無法獲得批量的正確編碼,『數碼防偽』技術可以有效地遏制五常大米假冒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