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林村新貌。
黑龍江新聞網訊 在濃濃秋意籠罩松嫩平原的時節,沿著金葉飄飛的通村公路,記者走進了位於齊齊哈爾市依安縣南部的豐林村。遠遠望去,在秋日蒼茫的大背景下,一座新村拔地而起,令人眼前豁然一亮,胸中怦然心動。一進村裡,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劃一、色彩明亮的現代樓宇,縱橫交錯、曲徑通幽的水泥道路;收入眼底的是娟秀玲瓏、功能齊備的休閑廣場,整潔清新、植被環繞的居住環境。昔日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全省首批扶貧村如今徹底變了樣,撲面而來的是獨具特色的城鎮風貌、城鎮氣息和城鎮韻味。
新樓宇寬敞靚麗 農民住房條件改善了
豐林村地處偏遠,逐地而居,村屯分散。過去,村屯內雜亂無序地散落著破舊泥草房,磚房僅有7所,磚瓦化率3%。一到雨季,村屯道路泥濘不堪,村民農田作業和出行都十分困難。村委會主任呂雲鵬告訴記者:『在沒建設農民公寓之前,和大多數農村一樣環境髒亂差,家家都是灶坑連著柴火垛,處處都是垃圾污水,怎麼收拾都不乾淨。』
為了告別夏不遮雨、冬不御寒的『土危房』,住進寬敞明亮的磚瓦房;改變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居住環境,建設整潔乾淨的新農村,過上城裡人一樣的生活。2009年初,豐林村按照『撤並自然屯、建設中心村、發展小城鎮』的總體要求,結合新農村建設,通過全民公決,撤並5個自然屯,成立豐林社區,置換出1200畝老宅基地進行復墾或開發,收益歸集體所有,用於村路、環境、養老等全村公益事業。
建房資金從哪來?磚房和樓房,哪個更經濟更實惠?這是新農村建設所面臨的共性問題。精明的豐林人算了對比賬:建同樣大小的樓房要比磚房少花兩三萬,而且每戶還能得到2萬元的國家政策補貼。細賬明算,讓豐林人堅定了建樓房的信心和決心。2009年底,通過政府資助、農民自籌等多種方式,投資3300多萬元建起了4棟5層、兩萬多平方米的農民公寓樓,戶均住宅面積達到83.4平方米。
扶弱助貧,特事特辦。對全村16戶貧困家庭,按照『集中建設、統一管理、產權歸公、免費入住、獨立生活』的模式,提供面積為64平方米的福利住房,更好地解決了弱勢群體住房難問題。現在,豐林村240戶家庭全部喜遷新居,成為全省整村入住公寓樓第一村。
記者在村民孫紅梅家裡看到,新居內裝修簡約明朗,乳白色地磚、大理石窗臺,客廳、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程控電話、有線電視、寬帶網絡一個不少。她滿臉欣喜地說,『只花了6萬元就從原來土坯房搬進了和城裡一樣的寬敞樓房。』
新設施舒適完善 農村配套服務提高了
豐林村緊緊抓住泥草房改造的契機,投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物力,改變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建設了更加適合農民需求、農村發展的配套設施。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我省新農村建設和改善農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之一。豐林村積極發展沼氣清潔能源,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讓居民生活更方便、更節能、更環保。為了解決日常燃料問題,投資480萬元,建立了日產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池,鋪設了入戶管道,家家安裝了顯示表,使用上了沼氣罩。沼氣的使用既處理了畜禽糞便,又節省了柴草煤炭,解決了農民生活燃氣問題。據測算,一方沼氣纔收一元錢,做一頓飯大約在三角錢左右,一年下來僅需交納300多元,便宜又方便。為了解決農民公寓取暖問題,建立了秸稈固化站,利用秸稈固化物燒鍋爐,比用煤炭便宜一半以上。豐林人說,每年交兩車玉米秸稈就能住上暖屋子,而且還解決了靠火爐取暖溫度不夠高、安全有隱患的問題。
積極建設與樓房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全面實施公寓供排水管道化,解決農村飲水衛生、污水亂排問題,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和水封式馬桶,生活方便又舒適。對樓區內及周邊場地進行美化、綠化、亮化、硬化,設置太陽能路燈16盞,鋪裝步道板1500米,整修樓區路面2.5公裡,建設佔地7000多平方米的休閑廣場。豐林村在農民公寓設立了計生服務室、衛生所、幼兒園、農家超市、農家餐廳、休閑廣場,實現了公寓樓設施配套化、環境優美化、管理社區化。
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為了滿足豐林人對文化娛樂的需求,豐林村建設了綜合活動室、農家書屋、健身房等文化場地,農閑時可以集中到一起玩棋牌、扭秧歌等有意義的健身活動,進一步豐富居民業餘文化生活,向更健康、更文明的生活方式轉變。
新產業蓬勃發展 農業發展能力增強了
豐林村土地資源貧瘠,過去是『黑土地,破皮黃,乾使勁,不打糧』,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光靠種地不僅沒有發家,而且一遇災年就賠個底朝天。豐林人認識到,單純依靠土地沒有希望,必須在土地以外尋求發家致富的新路子。
擠出的是純牛奶,賺來的是『雪花銀』。豐林村人看到了致富門路,飼養1頭奶牛年能賺四五千元純利,借助縣裡扶持奶牛發展的契機,在全村掀起了養牛熱潮。他們不斷擴大飼養規模,在奶牛飼養小區建成2400平方米牛捨,可容納400頭奶牛。在提高牛奶產量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和品質,贏得了搖籃乳業依安分公司的信任,鮮奶收購價格始終高於其它乳業,有多少收多少,不壓錢不欠賬。為了進一步提高鮮奶質量,村裡建立了機械化榨乳站,免費為農戶榨奶。向上爭取項目資金550萬元,對購買奶牛資金短缺戶給予貸款。短短幾年,從零起步發展到700多頭,日產鮮奶近4噸,成為依安縣奶牛生產先進村。
合作纔能生財,纔能共同富裕。豐林村人找到發展途徑,組建合作社不僅可以為自身服務,還可以從中獲取額外收益。2008年以來,在全縣率先成立了豐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全村土地實現規模化種植,既提高土地產出率,農民還從中獲得每畝200元的租賃費,並且從田間地頭解脫出來,發展第三產業或者走進工廠,現在全村百分之百耕地實現規模經營。通過千頭奶牛小區和甜葉菊種植加工,安排就業600人,全村勞動力轉移比例達到55%以上。
肥水不流外人田。豐林村人利用了發展商機,圍繞農民公寓樓搞服務,建起一批糧店、菜店、飯店、旅店、理發店、食雜店『六小店』,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冒出30多家小型商戶,繁榮了一方經濟,富裕了一方百姓。2009年,豐林村人均純收入達到8610元,比2007年翻一番,高於全省平均數3400多元。
豐林村作為省級新農村建設重點示范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通過大力實施土地集聚、人口集聚、產業集聚,正闊步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邁進,建成一座讓城裡人都羡慕的美麗幸福家園。
記者點評
在全省新農村建設中,齊齊哈爾市依安縣豐林村之所以走在前列,從表面來看,豐林村的發展就是建了幾棟樓、修了幾條路、養了幾頭牛;從深層去想,這些成績來自於豐林人敢想、敢試、敢闖,來自於對撤屯並村、集約發展、多元建設等新農村建設的有益嘗試和大膽探索。當前,豐林村正在推進二三期農村公寓樓建設,繼續發展壯大養殖業等多種經營,吸引周邊更多的農戶入駐,加快其它村屯的並入步伐,建設輻射力、帶動力、發展力更強的中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