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9日訊 隨著黑龍江大山物業公司非正式進駐哈市道外區沃華水岸小區,該小區業委會帶領業主持續半年多的『維權之戰』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從炒掉舊物業到新物業非正式入駐,沃華水岸的業主們在維權路上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雖然對於新物業到底服務如何業主們心裡還沒有底,但經過炒物業一事後,業主們對於『維護合法權益』有了更切身的感受——維權先從『犧牲權利』開始。
收費不合理服務不到位入戶伊始埋下矛盾種子
說起老物業和業主之間的矛盾,沃華水岸小區業委會主任高先生一臉無奈,『如果物業服務到位就不會產生這麼大的矛盾了,垃圾三五個禮拜纔清理一次,小區內根本看不到保安的人影,除了偶爾收拾衛生沒見物業起到什麼作用,而且收費還按照超二級的標准收取,每平米7毛。』高先生表示,矛盾的種子在小區剛入戶的時候就已埋下了,當時物業要求每戶必須繳納500元裝修保證金,否則不讓入戶,但是物業公司又拿不出關於此項收費的相關批文,只說是行業慣例,但物業收了費服務又不到位。沒發現哪個小區收費之後大門24小時敞開的,警衛室白天晚上一個人都沒有。由於小區內沒有任何安保措施,導致經常發生盜竊案件,比較嚴重的一次,一宿被盜兩三戶,損失達幾萬元,小區隔三差五丟個自行車或者三輪車都成常事了。就此問題物業給的答復居然是保安都化裝了,所以居民看不到。另一位業委會成員佟先生則告訴記者,小區內沒有垃圾箱,冬天一兩個月纔清理一次垃圾。而這都算小事了,現在小區內的公共設施已所剩無幾,每個單元的樓道裡有線電視箱的門、消火栓箱的門、聲控燈泡等幾乎沒有不丟的,有些箱子上著鎖呢,都能擰開卸下去。一些單元就連電子門的鎖芯都讓人拆了,這令居民很沒有安全感,可就這樣的服務,小區還按每平米7角收取,而且沒有物價部門收費批示。看到很多業主拒交物業費,物業竟想出了將裝修抵押金轉成物業費的主意。
管理跟不上呼聲聽不進業主力挺業委會炒掉物業
業委會主任高先生表示,業主和物業矛盾中最為激烈的問題就是物業收費標准和收費資質,從今年月開始業委會針對物業收費標准、收費資質、小區衛生狀況、保安措施等問題多次找到物業進行協商,但是物業不是避而不見就是敷衍,看到與物業協商無望,高先生和其他業委會成員開始不停地奔波於房產住宅局、物業辦、物價局等部門。業委會成員佟先生表示,為了弄清物業的收費資質,光物價局就跑了無數趟,而業委會的努力終於換來成果,物價局並沒有收到關於沃華水岸物業收費的任何申請,哈市物價局舉報中心、收費經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專門到小區就物業收費資質一事進行調查,並正式作出暫停收費及責成物業公司一周之內將財務報表、相關資質證明送到物價部門審查的決定。
在廣大業主的支持下,業委會開始發起動議要將物業『炒掉』。『由於矛盾激化,又進入了供暖期,關於供暖的事情幾乎都是業委會在跑。』業委會成員馬先生告訴記者,之前小區供熱閥門丟失嚴重,供暖公司無法進行試水和供暖,這時物業開始甩手不管,根本找不到人。為了能順利供暖讓業主都住上熱屋子,業委會不斷找到供暖公司說明情況,請求幫助,最後供暖公司終於答應更換小區內受損的閥門,看到小區終於順利試水,業委會的所有成員纔放下心來。
小區多次停水環境越來越差新物業入駐居民心中沒底
從業主入戶開始,凡是涉及到小區建設和業主利益的事都是業委會出頭,所以老物業對業委會積怨頗深,說起業委會的壓力,『無奈』兩個字是業委會成員最常掛在嘴邊的詞。
由於業主維權意識強,9月下旬小區物業宣布對小區全面棄管,業委會主任高先生表示,當時雖然物業宣布棄管,但是小區的二次加壓供電設備等還是掌握在原物業手中,從物業宣布棄管之後小區衛生無人清理,而且雖然居民並不欠水費,但是小區沒准兒什麼時候就停水,最長的一次幾天沒有來水。看到舊物業宣布棄管,業委會打算聯系社區和街道辦,引入一家新物業對小區進行管理,但是對方遲遲沒有答復,而關於小區衛生社區也表示缺乏人力物力,對此無能為力。
業委會成員馬先生告訴記者:『之前物業收取的裝修抵押金,物價部門已明確表示應無條件退還給業主,但是物業卻要再扣掉幾個月的物業費之後纔能返還,就在居民去領取剩餘抵押金的時候,我卻接到不下10個業主的電話,都說物業稱退的錢應該找業委會領。而且這時候不知從哪又傳出謠言說「物業每個月都給業委會開支,業委會就是想把舊物業炒掉之後自己乾業務收業主的錢」,如果不是我們和物業鬧這麼僵,小區的衛生還會有人收拾,也不會停水。一些原來支持炒掉物業的業主也說都是我們多事纔把小區弄成這樣。』
高主任對記者說:『雖然現在新物業進駐,但是還沒有和全體業主正式見面,也沒有標明收費標准,經過業委會「艱苦卓絕」的努力纔送走了以前的「不講理物業」,業主們不想重蹈覆轍,首先要確定新物業是否有物業服務資格,另外新物業還需要服務到位並且經過業主投票通過纔行。』
哈市道外區太平街道辦事處馬副主任對此表示:『從沃華水岸要炒掉物業開始,街道辦就一直在業委會和物業之間進行協調,之前街道辦就一直對炒掉舊物業之後產生的問題有所考慮,所以一直希望雙方能達成協議,但是積怨太深導致業委會堅持炒掉物業。原物業宣布棄管之後,小區的衛生、供水、供熱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而業委會在此期間也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產生新物業,所以經過市物業辦協調找來了新物業為業主進行服務。為了避免之前物業出現的問題,我們提前驗看了對方的物業資質,並且要求新物業先在軟件和硬件兩方面進行投入,提昇小區環境和物業人員素質,獲得業主認可後再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公示收費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