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教育就業圖片
搜 索
現象:『問題孩子』越來越多 心理健康仍是教育盲區
2010-11-01 14:48:1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劉夢新 王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來這裡不會被別人看到吧?
   東北網11月1日訊 近年來,哈爾濱市不少學校陸續建立起心理諮詢室,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件好事:有利於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能夠及時進行疏導和治療。但是,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卻是不少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淪為擺設,少人問津,沒有配備專業的老師,發揮的作用有限。

  省人大代表、有著將近40年小教經歷的哈市群力兆麟小學校長劉克告訴記者,出於『獨苗現象』等原因,現在班級裡『問題孩子』越來越多,從表現看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躁動型,有的孩子在課堂會毫無征兆地忽然大喊大叫,或者用筆在別的同學臉上亂畫,引起了其他學生家長的不滿;另外一種表現就是極度的自閉,這些孩子只處在自己的世界裡,對老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互動游戲反映冷漠,甚至無法引起他的注意……

  劉克說,與打架、早戀等問題相比,這樣的問題似乎沒有那麼嚴重,其實孩子的躁動和自閉,都屬於心理不健康的外在表現。『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是針對那些問題學生,也就是一些調皮的、後進的、鬧事的學生。而對其他一些帶有普遍性心理健康問題的孩子,卻缺少關注。』

  劉克認為,多動和自閉其實只是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冰山一角,隨著時間發展,這樣的孩子會越來越多,由此產生的問題也會越來越麻煩。與此相對的是,作為學生心理輔導的重要陣地——校園心理諮詢室卻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有名無實。按照標准化學校建設要求,每個學校要有使用面積不少於18—38平方米的心理諮詢教室,投入10萬元的設備。現在很多學校為了達標不惜騰出教室作為心理諮詢室,可由於沒有專業老師等原因,實際上這些教室大部分形同虛設。

  學生:擔心被笑『有毛病』

  記者通過對哈市一些小學校隨機采訪了解到,小學生很少知道學校設有心理諮詢室。采訪中,道裡區某小學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茫然地表示:『不知道,從來沒有聽老師說過。』一位老師表示:『小學生在學校遇到問題,班主任就給解決了,再不行,就通知家長,所以學生基本上沒有去心理諮詢室的。』

  對初高中生來說,學校的心理諮詢室相對有需求,哈市一所中學的校長表示:『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情緒波動大,心理問題的溝通很重要,但來諮詢的學生每年不超過20個,這和設心理諮詢室的初衷不符;很多學生擔心自己到心理諮詢室遭同學笑話,這是學生很少前來心理諮詢的一個原因。』

  哈市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綱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和學生的思想認識有關,他們遇到心理問題時,沒有主動求助的意識,或者認為尋求心理諮詢師幫助是一件丑事,思想負擔大。

  校方:沒編制缺教師

  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少開設了心理諮詢室的學校並沒有專業出身的專職老師,多是一些老師兼職來做。很多學校的心理諮詢老師是由學校校醫或分管德育的老師來擔任,或者由學校的教導主任、大隊輔導員、團委老師來兼任。心理諮詢輔導只是一個附加的職責,大多數老師把心理諮詢看成是工作的『副業』,不是很重視。吳老師是哈市某小學後勤分管衛生的老師,由於學校缺少專門的心理諮詢老師,她被『趕鴨子上架』,抽空到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坐診』。對於心理諮詢室少人問津的處境,她說:『小學生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本來就不多,主要是班主任管理班級,對學生的情況也都掌握得很清楚,我給學生做心理輔導還不如班主任的效果好。』

  非專業的兼職老師因精力不夠,專業知識達不到要求,非但不能幫到學生,反而因為方法不對,給學生帶來傷害。近日,孫女士急著想找一位心理專家給女兒『看看病』。孫女士說,女兒這幾天不想去學校上課,幾經詢問纔知道是因為班上的一名男孩說『喜歡她』,班上不少同學也把兩人看做一對。結果老師不詳細了解事情經過,簡單化處理,輕描淡寫的一句:『別自作多情』,把孩子弄得更加抬不起頭來。

  專家:心理諮詢要有專業水准

  在采訪中很多校長表示,『心理諮詢室最突出的問題是沒有專業人纔。』除了擔心被同學笑話,很多學生及家長對老師專業性表示懷疑:『心理諮詢老師有專業資格嗎?』

  近日,在交友中遇到困惑的高中生小星到學校心理諮詢室尋求幫助,不想兼任心理輔導員的校醫將事告訴了小星的班主任,班主任又向其父母告了一狀。小星感嘆:『心病不但沒治好,反而更加郁悶了。』哈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的高源教授說,只有孩子完全地信任你,纔有可能真正地幫助孩子跨越心理障礙。中小學的心理輔導老師要想得到孩子的信任,需要更多的專業技巧。

  與小學生相比,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多。小宇是哈市道外區某高中的一名學生,在初二時用眼角餘光瞄了瞄女同學的大腿,他認為這是『骯髒』的行為。這本來是一個小問題,但是由於缺少疏導和排解,最後成了心理問題。

  『還應該加強對老師的心理學知識培訓。』高源教授認為,老師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學知識過硬,纔能保證教育的順利實施。『有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師源性的,就是指由於教師工作的失當導致學生發生問題。』

  消滅盲區難有期

  心理健康教育年年講,但是年年都有學生因嚴重的心理問題導致極端事件發生。『這說明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很大問題。』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教育者最應該先『反省』,這個教育者不僅是指老師,還包括家長。同時一些學校在實際操作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認識誤區。采訪中,多位教育專家認為,校園心理諮詢室有名無實看上去似乎僅僅是缺老師的簡單問題,實則不那麼簡單,其實是整個社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沒有拿到應該有的程度上來。

  哈爾濱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馬玉文談到,不少學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額外的工作,是負擔,甚至會衝擊和影響教學。『昇學率是硬任務,而心理健康教育是軟任務,這是多數教育者的看法。』教育工作者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從根本上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昇學生素質、提高昇學率有重要作用。

  『教室好弄,教師難配備。』學校教師本來就超編,上面不下撥專項資金和人頭費,采訪中一些校長也表示有苦難言。實際上,很多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是為了達標迎檢而配備的。采訪中,學校老師和相關人士指出,造成心理諮詢室有名無實,除了學校認識上的問題,其中師資力量不足、專業性缺失是直接原因。

  『導向是對了,但是缺乏可操作性,沒有相關政策和相應支橕,下面實際操作起來的確很困難』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雷聲大雨點小,『導致有令不行,有令難行,實際上是體制問題。』因為學校無法解決專項老師的編制,兼職的心理老師又不專業,追根溯源,師資力量匱乏和政策不到位使得學校的心理諮詢教室有名無實,對學生起不到應有的輔導作用。為此,省人大代表劉克、哈爾濱市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綱等多位業內人士建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必須考慮解決心理衛生教師編制等問題,學校標准化建設達標中要求配齊心理健康學科教師,纔能從源頭上解決學校心理諮詢室有名無實的問題。

  1999年,《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乾意見》中指出:對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能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諮詢教師。未配備合格心理諮詢教師的學校,暫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002年,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心理諮詢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渠道。大中城市具備條件的中小學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諮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配置專職人員。對心理諮詢或輔導人員要提出明確要求。

  《黑龍江省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標准》中也要求,每所學校要建設使用面積不少於18—38平方米心理諮詢室專用教室,並相應配備教師。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