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阿城區在全區19個鄉鎮108個行政村中開展以『黨員掛牌示范戶、黨員建設一條街、黨員服務責任區』為主要內容的創先爭優活動,為農民黨員服務群眾,發揮表率作用搭建平臺,在全區農村形成了比發展、講奉獻、趕先進、幫落後的良好風氣。
一、亮身份,樹形象,創建黨員引領群眾新載體。『黨員掛牌示范戶』即:依據黨員示范戶標准,在符合條件的黨員家大門上掛上『共產黨員』標志牌。讓黨員切實體會到自己的『與眾不同』,讓群眾監督黨員言行,讓社會評議黨員形象,切實發揮黨員掛牌示范戶樣板表率作用。楊樹鄉共有450名黨員,有235戶家掛上了『共產黨員戶』標志牌,該鄉林場村老黨員萬青山多年從事養殖業,經驗豐富,年收入20餘萬元,掛牌後服務意識明顯增強,義務為普通養殖戶講課培訓,並深入各村屯巡講,培訓養殖農戶400餘人次。紅旗村農民黨員關洪波深有感觸地說:『掛牌後就等於把自己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交給鄰裡和鄉親們監督,給自己增加了壓力和動力』。目前,全區已有3368名黨員家庭掛牌,佔農民黨員60.9%。掛牌後結成幫扶對子820個,有2600餘戶貧困群眾得到幫扶救助,外出務工返鄉黨員為群眾提供致富信息2360餘條,聯系外出務工1430人。黨員掛牌也不同程度地教育了後進黨員,促使他們增加了奮發有為,爭取早日掛牌的動力。
二、定職責,明服務,開闢黨員帶動群眾新途徑。『黨員建設一條街』即:按照黨員的居住地劃分黨員建設一條街,並根據黨員人數分若乾段,由駐街黨員具體負責該街的環境衛生、矛盾排調、扶貧幫困、治安防范等工作。活動開展以來,全區共建立『黨員建設一條街』549條,全長438公裡。涉及全區108個行政村,653個自然屯。大嶺鄉下轄6個行政村,46個自然屯,農民黨員323人,該鄉共建立了42條『黨員建設一條街』,參與示范黨員達285人,參與比例為88.2%。通村、通屯和屯內巷路每條道路都有包街黨員,在永興村五組道路維修過程中,負責該街的黨員致富大戶邢國凡、馮國良分別出資2萬元和3萬元,對破損路面進行了維修,栽種綠化樹1000餘棵。
三、強責任,拓渠道,搭建黨員服務群眾新平臺。『黨員服務責任區』即:依據村屯產業基礎和發展方向、黨員能力特長和黨員生活區域,從黨員最熟悉最了解的群體出發,確定黨員聯系的農戶,形成黨員服務責任區域。責任區黨員以發展村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維護和諧穩定為己任,除了負責自己轄區的衛生、治安,還及時快捷地為轄區群眾排懮解難。料甸鄉西華村黨支部圍繞黨員能力特長劃分黨員服務責任區,將本村31名有致富能力的黨員按主要從業情況和各自特長『對號入座』,編入兩個協會,每位黨員聯系協會以外的5家農戶,幫助和引領農民增收致富。阿什河鄉白城村農民黨員裴利同志多年從事蔬菜生產種植,經驗豐富,積極動員自己責任區的15個農戶種植蔬菜,並無償提供技術服務,在他的帶領下全村蔬菜種植達到50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70%。松峰山鎮老黨員、林蛙養殖協會理事長馬啟坤,主動申請將所有的林蛙養殖戶作為自己的責任區農戶,在幫助發展養殖的同時,還積極引導農戶增強政治覺悟,有12名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的協會會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目前,全區共建立黨員服務責任區527個,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56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