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現生活著6586名抗美援朝老兵
2010-11-02 09:44:32 來源:東北網-牡丹江日報  作者:付甜甜 高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日訊 60年前,牡丹江有一大批熱血兒女參加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個甲子已過,硝煙早已散盡,昔日壯士今何在?10月26日,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至目前為止,我市目前還生活著6586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

  6586位抗美援朝老兵見證歷史

  昔日的英雄將被後人永遠銘記。來自民政部門的數據顯示,由於客觀原因,當年牡丹江籍的抗美援朝將士的確切人數已無法得到准確統計,現在我們知道,至少有226名牡丹江籍志願軍戰士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至目前為止,還有6586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生活在我市,他們還清晰地記得60年前那場世人矚目的抗美援朝戰爭。另據了解,1950年底,我市直接報名參加人民志願軍的青年,僅海林市就有532人。

  當年全市組成了眾多的醫療隊、運輸隊、擔架隊支援抗美援朝前線

  志願軍在前方保家衛國,浴血奮戰之際,我市也在各條戰線上開展了支援抗美援朝運動。1950年10月,我市寧安、海林、穆棱等縣市組織擔架隊開赴朝鮮前線,執行戰勤任務。據不完全統計,僅穆棱市的一批擔架隊成員就有800人。寧安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共有3058人志願成為戰勤人員開赴前線。1951年,我市包括汽車司機、汽車修理工、朝鮮語翻譯、土建監工員、土建技術員、護理員、手推車修理工、車夫、伙夫等工種在內的359名志願者,作為前方戰勤人員跨過鴨綠江。我市這些戰勤人員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下,發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歷經千辛萬苦,克服各種困難,修鐵路、架橋梁、修機場,保證了各種軍事物資的運輸,湧現出許多功臣和模范。僅海林基乾擔架連就有11人榮獲軍功章,2人榮獲三級國旗軍功章。

  轟轟烈烈捐獻飛機大炮

  保家衛國,匹夫有責。抗美援朝期間,我市社會各界群眾積極開展了擁軍優屬、捐款捐物(捐獻飛機大炮除外)活動,截至1953年底統計,捐獻折款總計28.61億元。同時,我市各界還踴躍為前線將士捐獻飛機大炮。據介紹,僅至1951年10月,我市就捐獻33.1812億元,其中工商界捐獻23億元,捐獻一架飛機和一門高射炮。

  為了支援前線,我市各家工廠也克服重重困難,進行技術攻關,加班加點開展生產,牡丹江機車廠保證從朝鮮前線運回的破損機車隨到隨修;牡丹江紡織廠積極生產前線用的棉布;牡丹江鏡泊湖發電廠把電力運送到朝鮮;國營第一橡膠廠試制出海綿胎和實心胎,解了前線戰士的急需,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貢獻。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我市還為前線提供了大量的軍鞋、棉大衣、棉手套等軍用物資,圓滿完成了軍需任務。據歷史資料顯示,1950年11月至1952年2月,根據上級指示,我市要完成棉大衣8130件、棉手套1萬付、子彈袋4萬個。我市立即召開由區長參加的聯席會議,由各區組織3000名街道婦女和138名縫紉工,僅用16天就做了3810件軍用大衣,隨後僅用7天就完成了棉手套的加工任務,在1951年春節期間,我市開動了2095臺縫紉機,奮戰13天,終於完成了子彈袋的上繳任務。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過往牡丹江的志願軍部隊和傷病員比較多。我市熱情為駐軍服務的同時,還建立了牡丹江戰勤醫院。據不完全統計,共收治了1598名志願軍傷病員,期間湧現出很多動人的事跡。當時我市所有的醫院都沒有血庫,無法長期儲備血液,全市青年踴躍報名,最後成立了由1673名青年組成的輸血隊。從朝鮮前線經長途轉運到牡丹江的傷員中,很多人是急需輸血搶救的。從1950年11月到1951年2月,輸血隊獻血量達8546CC,挽救了240名危重傷員的生命。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