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市北三區離婚數量逐年遞增
2010-11-03 09:43:17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陳婷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11月3日訊

  離婚人數逐年遞增

  記者走訪北三區婚姻登記處後統計,2008年北三區離婚數剛剛超過3000對,2009年上昇到3500多對,而2010年前十個月婚姻破裂的家庭就有3600多對。

  據建華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胡明傑介紹,僅建華區,2007年有700多個離婚家庭,2008年比前一年增加了200多對,2009年比2008年增加了近300對,今年前十個月的離婚夫妻只比去年全年少了100對。『平均每周都有30對左右的夫妻申請離婚。』胡明傑告訴記者:憑多年工作經驗來看,三種人成為離婚的『主力軍』。

  年輕人:木婚怕受『潮』

  時下,許多人更喜歡用各種物品來命名每個婚齡。一年是紙婚,兩年是布婚,三年是皮婚,四年是絲婚,五年是木婚。從這個命名看,五年之前的婚姻都顯脆弱。胡主任表示,5年以內婚齡較短的年輕人確實容易『撕』婚書。張麗(化名)和李鐵(化名)都是打工仔,兩人都已二十四五歲,戀愛也談了三四年,該是談婚論嫁的時候了。他倆高高興興地領了結婚證,開始籌備婚禮。然而,在張羅婚事的過程中,兩家矛盾層出不窮。女方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男方則對這些『無理要求』不予理睬。最終,兩個家庭的斗爭,轉嫁為小夫妻倆的PK。張麗認為『婚前你都不滿足我的要求,婚後還能對我好嗎?』李鐵則感覺十分無奈:『媳婦和父母到底聽誰的?』蓄積了許多矛盾,近日,這對剛剛登記兩個月的小夫妻,衝進婚姻登記處,氣急敗壞地領取了離婚證,用最簡單的方式結束了兩個人的爭吵。

  『像這樣閃離的年輕人,現在越來越多。』胡明傑主任介紹:尤其是80後的年輕人,他們更加追求婚姻自由,追求各自獨立,更少受到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和社會輿論的約束,更少談及相互攙扶、互相幫助。雙方父母的過多參與、過度幫扶,這也是年輕人離婚的重要因素。

  中年人:幾度惆悵去離婚

  與年輕人的衝動不同,許多中年人往往經過深思熟慮、多次嘗試解決矛盾未果的情況下,纔選擇勞燕分飛。這些人主要集中在婚齡15年以上、年齡40歲左右的中年人。婚外情、異地婚姻、經濟糾紛、新的空巢家庭是這類人離婚的主要因素。

  不惑之年的李梅(化名)近來越來越困惑、空虛和煩躁。孩子剛剛考入大學,她突然發現家『空』了。以前,每早5點起床,午休拼命往家趕,下班回來就鑽進廚房,都是為了保證孩子的三餐吃好。晚上,孩子學習到幾點,李梅就陪讀到幾點。她把全部精力都給了孩子,就連老公經常不回家吃飯,有時甚至夜不歸宿都沒有察覺。孩子上大學了,老公還是忙於工作應酬,獨自在家的李梅成了新的空巢人。她開始煩躁,開始約束老公,於是,夫妻有了爭吵,而且不斷昇級,最終導致離婚。

  老年人:原配二婚都趕離婚潮

  打了一輩子的老錢和老孫,都已耄耋之年,最近卻領了離婚證。老錢對老孫說:『你就是瞧不起我,總閑我埋汰,這回你自己過吧,乾淨個夠!』老孫揚言:『兒女大了,我也不擔心什麼了,這回我可得好好享受享受了!』就在老錢和老孫領離婚證不久,剛剛領了結婚證的一對二婚老夫妻,也無奈選擇離婚。老太太搖頭說:『沒辦法,兩家孩子都打到一塊了。這羊肉貼不到狗肉身上,他家的兒女總看著我,就怕我花他爸的錢。』

  當下,無論原配夫妻,還是半路結伴,婚齡40年以上、年齡60歲以上的許多老年人,也像趕時髦一樣趕著離婚。原來傳統的婚姻觀念逐漸退化,老年人追求自身幸福的要求愈加強烈。子女摻和、財產糾紛等也讓不少二婚家庭走向解體。

  抑制數量,可借他山之石

  家是什麼?家是你奔波疲憊時,能躺下休息的溫床;是你在外受委屈後,可以避風的港灣。在婚姻中,只有共贏或共輸兩個結果。家散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兩敗俱傷。胡明傑說:『許多時候,看到本可避免離婚的夫妻領了離婚證,我又不能再多說什麼,心中真是又急又痛!』

  市委黨校、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孫長生則建議: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成立專業心理諮詢機構或者社區公共服務組織,對幫助夫妻間有效的溝通,降低離婚率或有效果。

  胡明傑主任提到,許多離婚的夫妻,往往是學歷較低、經濟收入不穩定、缺乏情感援助的人群。孫長生同時提到,加強自我修養、增強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和與人溝通、處理問題的能力,對維系一個健康長久的婚姻十分重要。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