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9日訊 綏化市把創先爭優活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保障工程,堅持解決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在組織創先進、黨員爭優秀、群眾得實惠、經濟快發展方面取得了實效。
從領導做起,加大活動推進力度。市委專題召開『創先爭優』活動視頻會議並制定下發了《中共綏化市委關於健全和落實黨委(黨組)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意見》,建立健全了縣(市、區)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制度、黨委(黨組)抓基層黨建工作定期匯報制度、黨委(黨組)抓基層黨建工作目標考核制度等配套機制。
創先爭優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為防止『兩張皮』現象,綏化市要求各地各單位圍繞重點項目建設保障民生等中心工作推進創先爭優。截至8月末,全市續建和新建3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53個,總投資超過26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82.5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6個,5億元以上項目12個。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5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新增參加養老保險人員7891人,新建中心敬老院和城市養老中心5處,籌集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2864.5萬元,對遭受『5·15』特大風雹災害的部分鄉鎮損壞的房屋進行了重建和維修。
注重活化方式方法。綏化市實行典型引帶,開展了『百面旗幟』集中宣傳活動和向佘樹德、王鐵軍、韓國祥學習活動。從9月下旬開始,綏化電視臺、綏化黨建網上連續播發了《村書記訪談》系列節目,集中展現村黨組織在壯大集體經濟、帶民致富、推動發展、改善民生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強化考核比評,海倫市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實行百分制量化考核,每月評一次得分,每年進行一次匯總排名,讓活動創有動力、爭有目標、評有依據。
注重推動工作創新。在充分發揮黨員服務區、『黨支部+合作經濟組織』、助民服務隊、黨員志願服務、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三走進』活動等行之有效的載體作用的同時,綏化市探索基層黨組織多彩的活動形式。一是創建覆蓋城鄉的民情反饋系統,推廣了安達市建立『民情在線』的經驗,通過建立網上服務平臺和民情服務站、代理服務站,采取視頻互動、網上問答、代理服務等形式,及時掌握和反饋群眾訴求,著力打造為民服務『110』。全市共建立代理服務站點1143個,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二是深入開展『千局聯村、結對共建』活動,組織1057個市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村黨組織結成共建對子,采取組織生活聯過、活動載體聯創、黨員教育聯搞、服務群眾聯做等方式,推動城鄉黨建工作優勢互補、共同提高。三是積極探索農村社區化服務新模式,在基礎條件較好的126個村建立農村社區,完善了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務,使農村社區服務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四是推行了創建雙向陣地、實施雙向管理、提供雙向服務、扶持雙向創業『四個雙向』管理模式,紮實開展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建立外埠務工黨員黨支部125個,培養入黨積極分子860人,發展外埠新黨員227人,並積極引導外出務工黨員返鄉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