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創建『三優』文明城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綜述
2010-11-12 16:08:48 來源:東北網-七臺河日報  作者:趙雲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2日訊深一腳淺一腳的泥濘路、雜亂堆放的柴草垛、四處亂跑的雞鴨鵝……說到農村環境,很多人眼前都會出現這樣的畫面。

  而今,再進鄉村,新的景象映入眼簾:農戶門前是整潔的水泥路,路邊不見了柴草垛、糞堆和垃圾堆,雞鴨鵝等禽畜也搬到了專門的『小區』裡,樹木紮根在房前屋後……

  農村環境乾淨了、亮麗了。長久以來留存的印象正在悄悄地改變著,農村整潔優美的氣息迎面撲來。是什麼讓農村舊貌換新顏?在創建『三優』文明城市中,我市開展的農村環境整治,給農村帶來了變革,讓農村一改昔日的舊面貌。

  治理農村環境就是改善民生

  我市城市環境日新月異,山水園林城成為最鮮明的特征,市民充分享受著大樹進城、人走林中、車行林下的愜意生活。然而,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卻日益突出,前院後圈、人畜混住、柴草亂堆、垃圾亂扔、污水亂倒,成為影響農村群眾生活質量的突出問題,改善生活環境成為農村乾部群眾最為迫切的期望。

  讓廣大村民在良好的環境中生活,就是實實在在的民生,這是我市決策者的共識。在市委七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市委書記杜吉明向在場的各級領導乾部大聲疾呼:『搞不好城鄉環境就不是稱職乾部!』同時說:『好的要給待遇,不換面貌就換班子!』杜吉明在市裡強調環境整治,出門在外也留意觀察。外出開會,開會之餘總向人家打聽那裡的環境如何,虛心詢問環境整治方面的做法;到外地學習,走到哪裡,環境衛生都是書記必看的內容。到山西長治學習考察,就是書記在一次學習中根據了解到的信息組織的一次大型活動。結果,在長治3天的時間裡,考察團成員深入長治市及其所屬的6個縣20多個點學習考察,行走在長治的城鄉,隨便走進哪個村屯,不但看不到亂堆、亂放、亂扔、亂倒現象,甚至連一個塑料袋、一張廢紙片都看不見,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達到如此效果。從長治回來,書記說『服氣了、失眠了』。杜書記重視環境整治之程度,可見一斑。

  只有認識提高、思想統一,纔能行動一致,抓好工作落實。針對稅費改革後一些村屯集體經濟實力薄弱、投入相對不足,存在污水髒水靠蒸發、垃圾隨風刮、環境髒亂差的現象,只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纔是轉變這一現象的根本。市委書記、市長和市級幾個班子領導親歷親為抓農村環境,各區縣場黨委、政府也迅速響應,切實把城鄉環境整治擺上議事日程,抓在手上。各鄉鎮積極投入整治農村環境的大潮中。新興區紅旗鎮、茄子河區茄子河鎮、勃利縣永恆鄉、桃山區萬寶河鎮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開會研究,把治理農村草堆、土堆、糞堆、垃圾堆『四大堆』、實現村容整潔作為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惠民工程來抓。成立了由鄉鎮主要領導牽頭,城管、交通、公路、林業、財政等部門參加的領導組織和工作班子,實行鄉鎮領導、相關部門和企業幫包責任制,建立了嚴格的督導獎懲機制,並把治理『四大堆』,開展硬化、綠化、美化、淨化、亮化活動列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軟任務』變硬指標,層層落實,定期督查,年底總評,取得了顯著效果;茄子河區中心河鄉、宏偉鎮,新興區長興鄉,勃利縣青山鄉、搶墾鄉也根據鄉(鎮)實際,采取有效措施抓村容村貌環境衛生整治,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如今,各鄉鎮村屯多措並舉,加快村容整治步伐,鄉村道路建設硬化路實現全覆蓋,村屯綠化、美化水平逐步提高,環境衛生的管理制度和機制在大多數村屯得到落實。大部分農民的生產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全市17個鄉鎮34個村屯環境衛生基本達標,70%村屯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順民意讓髒亂差出村屯

  農民口袋鼓起來了,物質生活豐裕了。富而思潔、富而思美,已經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要求。搞好農村環境衛生,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已經成為他們迫切的追求。因為村民們都懂得了一個道理,居住環境變好不僅可以充分調動搞好生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而且也能營造良好的生產和投資環境,人改造環境,環境改造人。抓農村環境整治不能空洞說教,而是讓它紮根於農民群眾之中,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辦農民之所需。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各鄉鎮政府也把實現村屯道路硬化作為主要抓手,采取對上爭取一些、政府補貼一些、企業贊助一些等形式,從村屯街道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入手,帶動了整體上的新農村建設。新興區紅旗鎮紅光村投資400萬元,建成紅光村6.5公裡環村路,修築主乾道,安裝路燈33基,修築邊溝1000延米,修建橋涵1座,修築暗排水渠4000延米;茄子河區宏偉鎮峻山村修建白色路面11條,總長3.5公裡,投資130餘萬元;桃山區萬寶河鎮萬寶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近400萬元;勃利縣永恆鄉北興村投資315萬元修築白色路面9公裡,整村實現了硬覆蓋,修建太陽能路燈148盞;雙河鎮永峰村投資25萬元建設休閑廣場,投資32萬元建設路邊溝,實現了全村路邊溝全部覆蓋;勃利鎮全勝村、雙河鎮中和村村內巷路實現了硬覆蓋。這些村鎮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捨得投入,積極爭取,較好地實現了村容村貌的改善。

  在前不久開展的全市農村環境整治拉練檢查中,全市17個鄉鎮34個行政村接受了農村環境整治成果的大檢閱,檢閱將農村環境整治的成果清晰地呈現出來:勃利縣勃利鎮全勝村,環境整治給這個村帶來了明顯的變化,柴草堆進院、大小牲畜進圈、柵欄整齊劃一,整個村面貌一新;茄子河區鐵山鄉立新村,邊溝乾淨、柵欄規整、主乾路實現了硬化,次乾路實現了沙石化,一個嶄新的農村新景象出現在眼前;桃山區萬寶河鎮萬寶村環境整治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村內無垃圾積存、無雜草叢生、無紙屑飛揚、無禽畜亂跑;新興區長興鄉馬鞍村的路兩側已很難見到柴草垛和垃圾堆的影子,基本達到了硬化、美化、綠化、淨化,村民生活舒適度普遍得到提高。

  整潔優美永遠駐足鄉村

  農民的生活習慣已經根深蒂固,改變就是一場革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加強制度建設是實現村容村貌整潔的根本保證。

  為確保城鄉環境整治不反彈,市文明辦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開展『改陋習、樹新風、塑形象』活動,下發了《鎮容村貌整治》方案,提出了城市『十要十不』、農村『五要五不要』的文明行為准則。這些制度,約定俗成,行之有效,深得民心。不少鎮村組織督導、拉練檢查,定期對各戶門前屋後進行衛生檢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茄子河區茄子河鎮制定了『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整體推進,鞏固提高』的工作方針,本著『先淨、後綠、再美』的原則,深入推進了城鄉環境整治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勃利縣永恆鄉堅持以科學規劃指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聘請佳木斯規劃院為部分村屯進行了全面規劃,嚴格按照新農村示范村整體規劃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實現了改變舊貌與建設新村的有機統一;勃利縣倭肯鎮將全年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到全鎮總體工作目標考核中,完不成工作任務,年終單位不能評先進集體,領導不能評先進個人,形成全鎮上下共同抓整治的良好態勢;新興區紅旗鎮采取以獎代投的方式將環境整治資金12萬元撥付到村,同時,對各村巷路全年垃圾清運資金進行核算,由鎮經管站按月撥付;桃山區萬寶河鎮提出建設文明、生態、宜居、和諧的『綠色萬寶河鎮』,在加大城鄉環境整治工作力度的基礎上印制了《萬寶河鎮城鄉環境治理暨美化綠化倡議書》2000餘份,發放到全鎮居民手中,利用廣播、標語、公開欄等有效形式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養成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和衛生行為;茄子河區宏偉鎮成立了環境整治考評組定期深入全鎮所有村屯,進行實地考評打分,形成考核結果,對工作不落實、整治不到位的黨組織和黨員乾部實行問責,並限期整改,使環境整治工作紮實、深入、有效推進。

  農村環境整治走進了廣大農村群眾的心裡,得到的是贊譽一片。

  『現在,俺村的主要街道全部修成了水泥路,路面整潔,過去的柴草堆、糞堆不見了,農民身邊的環境確實變美了。』中心河村村長劉文河如是說。『咱老百姓也愛規矩,講衛生,眼下乾淨了,衛生了,就跟過年一個樣!』村裡的老人這樣講。『修道路,安路燈,鋪路牙石,栽景觀樹,拆除違章建築,規劃整治農村環境,黨和政府真是為老百姓辦了件正事。』記者采訪到的所有農民群眾,幾乎異口同聲地這樣評價。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