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大慶發現未檢疫狐貉私自宰殺後化學處理裝狗肉賣
2010-11-23 14:11:46 來源:東北網-大慶晚報  作者:郝璐 李雙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1.開著門的車庫內正在宰殺貉子和狐狸2、3.被宰殺的貉子和狐狸運來待售

  東北網11月23日訊 狐狸和貉子是一種皮毛經濟動物,飼養者主要靠出售皮毛賺錢,肉一般沒啥大用。

  在我市的杜爾伯特縣和林甸縣等地,有人專門飼養這兩種動物,每到冬季他們就將這些動物宰殺,進行扒皮處理後,賣出毛皮。

  但今年的養殖戶卻發現了一個怪現象:前來收購的人要麼拉走自己回去宰殺,要麼連同扒皮後的白條一同收購。

  這些私自宰殺,未經檢疫的狐狸和貉子肉的流向,就成了一個謎團。

  記者經過多日暗訪,了解到了這些『野生靈』被扒皮後的秘密。

  收購市場怪現象今年皮肉一起收

  11月18日,記者來到林甸縣,對幾家飼養狐狸和貉子的養殖戶進行了暗訪。

  記者走訪了幾家養殖戶,他們都表示,幾天前他們養的狐狸和貉子,被一伙人給收走了。

  這些養殖戶還告訴記者,前來收購的人,不像往年那麼難談價,今年來收購的人,給的價高,還不用養殖戶扒皮,當場將狐狸和貉子打死後就拉走了。

  這一反常態的現象,讓一些養殖戶覺得今年『行情』好,不少人沒有急於出手,想等價高時再賣掉。

  在一戶養殖戶家裡,記者看到,滿院的籠子中,養著數百只狐狸和貉子。

  這位養殖戶告訴記者,前幾天有人給貉子出到每只400元錢,她沒賣,因為她也發現了今年的怪現象,有人專門來收扒過皮的白條。

  往年,養殖戶都要花手工錢,找人宰殺、扒皮,只能賣皮毛,今年連肉都能賣錢,讓她感覺有賺頭。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些前來收購的買主,很多來自杜爾伯特縣,而對於買走的扒皮白條,養殖戶也不知道流向了哪裡。

  野生靈當街宰殺內有『老弱病殘』

  緊接著,記者驅車趕往杜爾伯特縣,在該縣專門收購皮毛的一條街道上,記者看到了有人當街對狐狸、貉子等進行宰殺的一幕。

  記者看到,很多皮毛收購部門前,都堆放著許多狐狸和貉子的屍體,有一些動物的身體還在抽搐,有一只白狐狸,血把它身上的白毛染成了紅色。

  記者采訪時,看到有不少養殖戶或商販,用車將狐狸和貉子運來,准備出售,有的就在街邊將它們打死。

  在一家皮毛收購部門前,一名男子手持鐵棒,緊盯著滿地的貉子和狐狸屍體,看見它們有的身體在抽動,便拿鐵棒砸幾下。

  在這堆狐狸和貉子附近的屋內,兩名男子敞開著門,將狐狸和貉子的屍體掛起來,進行扒皮,過往的行人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記者與一名正在扒皮的男子搭話時,他說,有幾只狐狸是病死的,身體瘦弱,而且腿還斷了。

  屠宰現場賣白條肥油制成化妝品

  天色已有些昏暗,記者走到這條街的一個胡同裡,看到一間類似車庫的大房子亮著燈,記者站在門外看到,有幾名男子正在裡面給貉子和狐狸扒皮,分工明確。

  他們將經過簡單處理的死狐狸和貉子,掛在牆上,熟練地扒下皮,然後扔到一旁,只需幾分鍾,就能處理乾淨一只狐狸或貉子。

  記者注意到,這些工人除了將扒皮的白條整齊堆放外,還要用一個看上去類似鐵片的東西,在扒皮後的白條身上刮一下,隨即就有一些肥油落在地上,有工人將這些肥油收到一個塑料編織袋裡。

  就在記者與這些扒皮的工人攀談時,一輛車開了過來,一名男子走到成堆的白條前,抓起兩只放到袋子裡,出去後將幾十元錢交到一名女子手中,工人告訴記者,那名女子就是老板。

  記者詢問開車前來的這名男子買這些白條乾什麼,他表示回去吃肉。

  這些動物身上的肥油為什麼還要被專門收起來?一名工人邊扒皮邊對記者說:『都做成化妝品了。』記者有些不解,這名工人表示,這些肥油是賣給一些廠商做化妝品的,但具體做成了什麼,他並不清楚。

  這名工人還說,今年這些肥油的收購價要高於去年,平均每斤能賣到3元左右。

  有些白條運往南方有些白條運往周邊

  毛皮被商販買走,扒皮後的白條都做了些什麼呢?

  記者以收購貉子肉為由,對一些皮毛收購部進行了走訪。

  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些狐狸和貉子肉是整只出售的,並非稱重賣,每只的價錢大約在20元左右。

  這些皮毛收購部的老板,得知記者想要收購狐狸肉和貉子肉時,多數都表示『訂出去了,沒有多餘的』,情況真的如此嗎?

  記者詢問一家皮毛收購部正在扒皮的工人,他說,這些狐狸和貉子肉,很少有人上門訂貨,他們大多都有固定客戶,就是所謂的『老客』,這些客戶都是南方一些肉制品的廠家,他們將扒皮的白條放到冷庫存放,然後發往南方。

  一個多年在當地給狐狸和貉子扒皮的工人向記者透露,每年冬天,都會有一些狐狸肉和貉子肉流往我市或周邊市縣,他們不接受上門訂貨,而是選擇發貨或者送貨,發往南方的車和往市區及周邊市縣送貨的車是不一樣的,發車的時間也不一樣。

  他還告訴記者,每年都有很多狐狸肉和貉子肉,被送到市區或周邊市縣的狗肉館和一些羊肉店,有時也充當兔肉銷售,因為這些肉便宜,商販將其摻到狗肉或羊肉卷裡出售,來降低成本。

  記者有些納悶,狐狸和貉子肉本身有一種腥臊味,就算這些肉少量摻到羊肉卷裡吃不出來,混到狗肉裡怎樣纔能不被發現呢?

  私自宰殺無檢疫商家摻假有絕招

  通過對幾家食品添加劑商店的走訪,記者的疑問解開了。

  在薩爾圖區的一家食品添加劑商店,記者詢問,是否有給肉去腥臊味的調料,店主拿出一個塑料袋,上面寫著一個類似化學名稱的名字,記者進一步詢問,能不能去除貉子和狐狸肉的腥臊味,他表示完全可以,很多燒烤店和狗肉館用的都是此類的調料,除了去味外還可以提鮮,根本吃不出來是狐狸肉和貉子肉。

  給狐狸和貉子扒皮的工人還告訴記者,因為這些肉和狗肉的顏色不一樣,在被摻假之前,商販通常會用水浸泡很長一段時間。

  記者通過查詢了解到,狐狸和貉子,作為一種皮毛經濟動物,在養殖過程中什麼都喂,有時還要喂一些激素類的飼料,並且要定期注射一些抗生素藥品,而宰殺時大都選擇打死或勒死,殘存在體內的血液無法及時流出,其肉內的抗生素和激素含量也可能超標。

  記者在動物衛生管理所了解到,像這種私自屠宰的狐狸和貉子,是不可能拿到檢疫報告的,消費者在用餐及購買相關肉制品時,應注意查看經營者提供的檢驗檢疫合格證等。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