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訊(楊志勇 記者岳雲雪)交通警察的工作是一項集高污染、高危險、高壓力為一身的職業。據了解,從2009年末至今,哈爾濱市已發生三起交警因公犧牲事件,交通警察已成『高危職業』。
高污染——尾汽、噪音、粉塵、輻射相伴
哈爾濱市機動車以每日近300臺的數量不斷增長,每天行駛在路面上的機動車達到30餘萬臺,素有『馬路吸塵器』的交警每天呼吸著具有高致病性的汽車尾車,對呼吸道、心腦等器官產生著嚴重危害。
哈市公安交管局顧鄉大隊民警蘇建展從警23年,一直從事外勤交警工作,2007年被發現喉癌前期病變,在半年內歷經三次大手術,幸運地轉危為安,至今他仍然工作在他所鍾愛的外勤交警崗位。
2010年,哈爾濱253條街路進行昇級改造,波及周邊道路522條,施工路段及周邊車輛行駛緩慢,周邊環境暴土揚長,這使堅守在施工路段的交警,每天尾汽和粉塵的吸入量成倍增長。噪音同樣是危害著交警的身體健康的一大殺手。經過調查,近30%的交警存在聽力受損的狀況,90%的外勤交警都存在對講機的『幻聽』現象。
公安機關的體檢報告顯示,1300人的交警隊伍中,患高血脂的451人,佔52.7%;咽炎392人,佔45.8%;鼻疾病389人,佔45.5%;眼疾病340人,佔39.8%;高血壓92人,佔10.8%;腎疾病83人,佔9.7%;糖尿病40人,佔4.7%;心髒病31人,佔3.6%。一個人往往患有多種疾病,醫院綜合報告稱,交警的身體狀況在公務員隊伍中最差,職業病呈年輕化、多元化發展趨勢,建議合理安排交警休息休假。
高危險——2009年以來已有三名交警因公犧牲
近幾年來,公民維權意識逐漸增強,但駕駛員群體千差萬別,個人素質莨莠不齊,更有人在利益的驅動下挺而走險以身試法,造成了交警執勤執法環境的日趨復雜,工作難度加大,不實誣告、投訴、圍攻、侮辱、阻礙執法、暴力襲警等事件頻頻發生,交警因工致傷、致死事件呈逐年上昇趨勢。
經交警部門統計,近年哈爾濱市對交警暴力傷害事件主要有五種情況,一是在查糾交通違法行為時遭受暴力傷害;二是在要求車輛接受檢查時遭受暴力傷害;三是違法行為人害怕被查處,駕車逃避檢查時將民警撞傷;四是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或事故調解有意見實施暴力;五是違法行為人酒後或醉酒失控對民警實施暴力傷害。
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哈市交警因公傷殘37人,犧牲12人,犧牲的交通警察,平均年齡只有38.6歲。交警已成為公安機關甚至公務系統中因公負傷或犧牲的高危人群。阻礙執法、暴力襲警事件給交警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是造成交警非正常死亡增多的重要原因。
高壓力——繁重的工作和執法矛盾帶來身心壓力
今年哈市的道路交通施工改造創歷史之最,因城市道路交通的封閉與半封閉,交警工作量成倍增加。經常性的加班加點、超負荷運轉,雙休制、節假日被取消,超常規的工作生活節奏使得交警身心疲憊。
截止目前,全市交警平均無償加班加點190個小時以上,80%放棄或推遲節假日休息,100%的各級領導乾部上崗上路,有的交警每天工作在路面上的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在面對工作壓力的同時,心理壓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附:三名交警因公犧牲事件
事件一:2009年10月,哈爾市公安交管局哈西大隊交警王永剛,在取締『瘋狂大貨』執勤行動中,被超載大載車撞倒碾壓,當場犧牲,年僅41歲。
事件二:2009年12月5日,方正交警大隊宣教中隊中隊長王曉軍,雪天在哈同公路巡邏時,路遇肇事車輛,下車設警示標志准備營救遇險人員時警車被撞,交警王曉軍為避免後來車輛再發生事故,三次不顧危險,向相繼駛來的車輛做手勢示意停車,結果被第四輛大客車撞倒並碾軋,犧牲時年僅40歲。
事件三:2010年11月10日,哈爾濱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松北交警大隊宣教科科長魏志敏在和戰友夜間執勤時,被一肇事車輛撞出十一、二米,經哈醫院全力搶救無效犧牲,犧牲時年僅4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