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體檢報告顯示交警成『高危職業』 尾氣噪音天天相伴
2010-11-24 10:37:32 來源:生活報  作者:楊志勇 何興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交警的工作是一項集高污染、高危險、高壓力於一身的職業。據了解,從2009年末至今,哈爾濱市已發生三起交警因公犧牲事件,交通警察已成『高危職業』。

  高污染——尾氣噪音天天相伴

  今年哈市253條街路昇級改造,波及道路522條,周邊環境暴土揚長,致使堅守在施工路段的交警飽受尾氣和粉塵的侵害。

  另外,噪音同樣是危害交警身體健康的一大殺手。據了解,噪音一旦達到70分貝以上,人的神經、心血管、消化系統就會受到不良影響,哈市近30%交警存在聽力受損的狀況,90%交警存在對講機幻聽現象。

  據今年哈市公安機關體檢報告顯示:1300人的交警隊伍中,患高血脂的451人,佔52.7%;患咽炎的392人,佔45.8%;患鼻疾病的389人,佔45.5%;患眼疾病的340人,佔39.8%。報告稱,在公務員隊伍中,交警身體最差,職業病呈年輕化、多元化發展趨勢。

  高危險——5種情況下最易被暴力

  據交警部門介紹,近年來,公民維權意識逐漸增強,但駕駛員群體千差萬別,仍有人在利益驅動下鋌而走險以身試法,誣告、暴力襲警等事件頻發,交警因工致傷、致死事件呈逐年上昇趨勢。

  松北大隊副大隊長謝威的鼻梁上有條傷疤,那是他取締違章時被駕駛員打碎了眼鏡,碎鏡片紮在鼻梁上留下的;直屬大隊大隊長張峰的右手拇指至今不能回彎兒,那是他在執法中被人生生掰斷的……2000年以來,哈市交警因公傷殘37人,犧牲12人,犧牲的交警平均年齡只有38.6歲。

  據統計,交警被暴力事件主要發生在以下五種情況:一是在查糾交通違法行為時;二是在要求車輛接受檢查時;三是違法行為人害怕被查處,駕車逃避檢查時;四是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或事故調解有意見時;五是違法行為人酒後或醉酒失控時。

  高壓力——超負荷讓交警很疲憊

  今年哈市道路交通施工改造創歷史之最,交通擁堵問題難免,交警工作量成倍增加。經常性的加班加點、超負荷運轉,雙休日、節假日被取消是今年交警工作的真實寫照。除了正常工作外,交警還要應對一個接一個的臨時性任務,這種超常規的工作節奏使交警身心高度疲憊。

  截至目前,哈市交警平均無償加班加點190個小時以上,80%放棄或推遲節假日休息,100%的各級領導乾部上崗上路。面對工作壓力的同時,許多交警表示,不怕工作連軸轉,就怕市民不理解。

  記者采訪中發現,有市民追憶因公犧牲的好交警時提出:『當路遇交通擁堵時,大家希望交警出現,可當駕駛違章時,大家卻不希望看到交警。希望每個人都換位思考,對交警多點理解和支持。』

  事件回放

  事件一:2009年10月,哈爾濱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哈西大隊交警王永剛在取締『瘋狂大貨』執勤行動中,被超載大貨車撞倒碾壓,當場犧牲,年僅41歲。

  事件二:2009年12月5日,哈爾濱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方正大隊宣教中隊中隊長王曉軍雪天在哈同公路上巡邏時路遇肇事車輛,下車設警示標志准備營救遇險人員時被撞,王曉軍為避免後來車輛再發生事故,三次不顧危險,向相繼駛來的車輛做手勢示意停車,結果被第四輛大客車撞倒並碾軋,光榮犧牲,年僅40歲。

  事件三:2010年11月10日,哈爾濱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松北大隊宣教科科長魏志敏在夜間執勤時,被一肇事車輛撞出12米,經搶救無效犧牲,年僅42歲。

  交警是一項集高污染、高危險、高壓力於一身的『三高』職業,3名犧牲交警的背後凝聚著這一職業太多的辛酸與苦澀。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