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4日訊(崔海波 記者 李楠)五年前的克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卻變成了集低碳、環保、美化、亮化、綠化於一身的遠近聞名之城。短短五年時間,克東為什麼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克東城市建設用的是『治』與『建』這兩把『手術刀』。
『治』,就是治理髒亂差。治髒以街路、公共場所、辦公場所、居民區、城鄉結合部等為重點;治亂以交通秩序、經營秩序為重點;治差以公共服務部門、窗口單位為重點。采取服務與管理並重辦法,城管局不是以管理處罰而是初犯不處罰,重點進行教育引導。為解決臨街45家大排檔擾民問題,采取說服教育方法,將他們集中遷到老步行街。采取堵與疏相結合辦法,對城市『牛皮癬』城管局制作了6塊廣告欄便居民發布信息,對經教育仍不改正者采取耐心疏導法,共解除亂貼亂畫行為23人。采取『點、線、面、片』制綠、喬、灌、花相配套結合的綠化格局,多種方式綠化、美化家園,使城區綠化建設一年一個新變化,一年一個新臺階。近三年來,綠化投資1500多萬元,植樹27萬餘株,新增綠面積24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16.43%,人均公共綠地達到9.6平米。
『建』就是圍繞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加強城區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共投入資金1500萬元,對城區內3條主乾道進行了拓寬改造。硬化道路13條86000平方米,城區基本實現了主街路、重點巷道全部硬化。投入資金870萬元,建設了二克山公園和生態園。對街路兩側、城區公共場所、空地進行了全面綠化、美化,綠地面積達23萬平方米。新建污水井30眼,新建、翻建廁所30座,改供水管線6000延長米。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共安裝路燈1340盞,達到了硬化一處亮化一處。
在實踐中,克東縣堅持以規劃為城建的靈魂,大手筆動用『手術刀』,『規劃與建設一盤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對城鎮體系進行了總體規劃。幾年來共投入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8500多萬元,先後對聖水路等11條主、次乾道進行改造,鋪裝人行道彩色地磚5萬多平米,打通了振興街南段、二中東大牆、民安路等3條斷頭路、卡脖路;實施了縣城東西、南北四個進出城口擴寬改造,拆遷福山大街、蒲峪大道兩側危舊房,鋪設巷道29條、5萬平米。困擾群眾幾十年的行路難和髒亂差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昔日的『鬧心路』成了『幸福路』。
『三優』文明城市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克東縣實施『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制,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生活環境。目前,全縣『十縱七橫』城市交通主次乾道路網絡已經形成,城市道路共有主次乾道水泥路面17條,總長度達38.4公裡,總面積46.7萬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