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追趕跨越方興未艾,大項目建設持續昇溫。截至9月末,牡丹江市年初確定的26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中,171個項目實現開復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60.6億元,分別完成計劃開復工項目的84.2%和63.8%。
這麼多大項目紛至沓來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最關鍵因素就是牡丹江的園區建設。沿哈爾濱至牡丹江到綏芬河和東寧,再延伸至俄羅斯,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上的13個境內外園區,『串』起了一個個珍珠般的大項目,讓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這條『珍珠鏈』熠熠生輝。
對俄經濟開發區——壯大市本級的『經濟特區』
5月17日,總投資16億元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北方工業園風電裝備項目在開發區開工奠基;6月1日,投資4.1億元的國際會展中心、中俄文化交流中心項目全面開工建設;7月8日,總投資25億元的東旭集團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簽約落戶開發區……
2006年開發區5個項目集中開工建設;2007年開發區7個大項目舉行開工奠基儀式;2009年,開發區引進的15個重點項目正式開工、開業。
牡丹江對俄經濟開發區,被許多人稱之為牡丹江的『經濟特區』。這個『經濟特區』成立於2006年1月,是在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對俄貿易工業園區和江南新城區基礎上整合而成的。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目前開發區市政建設已初具規模,新區功能日趨完善,已初步形成了電子、木業、機械、化工等產業雛形,一批戰略投資者相繼在此落戶。
境內園區『抱團』聯動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內牡丹江段7個境內工業園區已入駐企業53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82家。
除了牡丹江對俄經濟開發區,各縣(市)的6個園區錯位發展、聯動發展、『抱團』發展,均已初具規模。為實現經濟上的互補,穆棱市與綏芬河市率先在省內打破區域界限,聯手打造『綏穆新城』,截至目前,共引進項目68個,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今年8月,綏芬河綜合保稅區通過了國務院聯合驗收組正式驗收,已有中國浪潮、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等首批9家企業入駐,第二批13家企業即將正式簽約;海林市在開發區闢建了臺商工業園、對韓創業園、對俄出口加工園等園區,先後引進了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寧安市投資1.8億元興建了『源豐對俄果蔬國際物流園區』,優質果菜對俄出口貨值預計今年將達到5000萬美元,並拉動當地農民增收2億元……
6個境外園區成我省開放亮點
牡丹江擁有四個國家級一類口岸,最大優勢就是區位優勢,最大的潛力是沿邊開放。近年來,為擺脫『過路財神』的角色,該市積極探索與實踐,依托境外園區及企業,拓展境外加工制造、森林采伐、礦產資源采掘、房地產開發、種養業等領域合作,從而形成了內外園區互動、進出口加工並重、各產業齊頭並進的對外經貿發展新格局。目前,該市共有6個境外園區,入駐的39家企業已經投資21億元。
這種跨境連鎖加工新模式是國內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一種新探索,它可有效規避俄羅斯『灰色清關』、『禁商令』和歐美貿易壁壘,為國內企業『走出去』提供有效的載體和平臺,已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的開放亮點。今年前9個月,僅東寧縣3個境外園區就實現工業產值15億元,實現稅金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