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縣采取四項措施促進『大學生村官』創先爭優
賓縣縣委在農村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注重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采取組織專題培訓、開展主題活動、強化教育培養、健全規章制度四項措施,力促『大學生村官』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創先爭優。
1、組織專題培訓,增強創先爭優意識。一方面,組織集中培訓。縣委組織部在創先爭優活動正式啟動前,組織全縣30名『大學生村官』進行專題培訓,深入學習省、市、縣委關於創先爭優活動的文件精神,進一步明確指導思想,把握總體要求,掌握活動內容,熟悉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明確要求每位『大學生村官』要當好『五個表率』,即增強理論學習本領、當好學習表率,增強躬身實踐本領、當好行動表率,增強組織發動本領、當好引領表率,增強聯系溝通本領、當好服務表率,增強科學發展本領、當好發展表率。截至目前,全縣圍繞創先爭優能力提昇,組織集中學習1次,專題培訓3次。
2、開展主題活動,搭建創先爭優平臺。依據『大學生村官』自身特點,重點開展了兩項活動。一是組織開展了『爭做五大員』主題實踐活動。即:爭做政策法規『宣傳員』、村情民意『調研員』、科學致富『技術員』、村務決策『參謀員』、便民利民『服務員』。滿井鎮千合村『大學生村官』李景東利用宣傳欄、黑板報、村務公開欄,向廣大農民黨員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賓西鎮西川村韓璐,依托大棚基地創建了遠教視頻網站,讓農民與農業專家通過網絡進行互動交流。二是組織開展了『三個百』主題實踐活動。即: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辦百家事,做群眾的貼心人。要求『大學生村官』深入開展走訪、多方面服務群眾,贏得信任,在走訪中傳授知識、講解技術、宣傳政策,調動村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用好黨的致富政策,實現增收。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大學生村官』共走訪村民4700餘戶,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問題1320多個。
3、強化教育培養,增添創先爭優動力。賓縣探索實施了『陽光成長工程』,實行了組織部領導心系大學生、部門負責人幫扶大學生、鄉鎮乾部幫教大學生、往屆『大學生村官』幫帶應屆『大學生村官』的『4+1』工作機制,采取『一幫一』、『一帶一』的辦法,指導大學生盡快進入工作角色。滿井鎮黨委把機關示范園作為培訓基地,積極實施『大學生村官』農業技術培養工程,切實提昇他們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中的能力,促使他們在推進『一村一品』工程中乾事創業,成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主力軍』。
4、強化制度保障,激發創先爭優熱情。針對開展活動的需要,及時健全完善相關制度。一是健全工作制度。完善了《賓縣『大學生村官』管理暫行辦法》,完善了請銷假、工作日志、交流匯報、結對幫帶、述職評議、學習考評、目標承諾、成長檔案等制度。二是強化目標管理。將『大學生村官』創爭目標與村黨支部創爭目標聯系在一起,各鄉鎮黨委每半年組織考核一次,年底進行全面考核和民主評議,考核結果作為續聘、解聘的重要依據。三是建立獎勵辦法。建立了『大學生村官』創先爭優考核辦法,考核時就履崗情況、工作創新情況向所在村進行述職,由村『兩委』、全體黨員、村民代表從德、能、勤、績、廉等五方面進行民主評議。考核結束後,對考核結果優秀、業績突出的『大學生村官』實行三個優先,即發展黨員優先、選用乾部優先、推薦先進優先,激發『大學生村官』創先爭優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