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作為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全省千億斤糧食工程建設區,勃利縣早謀劃、早准備、早行動,科學管理,精耕細作,大災之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預計總產將達到12.5億斤,比去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將增長9%。
面對今春降雪多、氣溫低、回暖晚、解凍慢等不利氣候條件,勃利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制定戰冰雪、抗低溫、保春種工作措施,先後出臺了《抗冰雪戰低溫保春種技術指導意見》和《抗低溫促春耕包保方案》,動員一切機械力量和人力加快整地和播種進度,促進了春耕、秋收工作的順利進行。今年全縣糧食作物整體成熟度好,成熟期提前,秋收工作比往年至少提前3~5天,實現了播期拖後但播種結束期沒有拖後的目標。
社會保障有序,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從春種到秋收,勃利縣工商、質檢等部門紛紛開展種子、農藥、獸藥、飼料、肥料市場的監督檢查,打擊違法行為,淨化農資市場。縣推廣中心技術人員深入農戶家中幫助調試、檢修、維護機械,講解操作技術,解答問題,開展定點維修。全縣10個鄉鎮、133個行政村紛紛采取措施,按照『三三』輪耕計劃,加強豐收期間田間管理,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適時早收搶收,做到成熟一種收獲一種,成熟一塊收獲一塊,在最佳收獲期內最大限度完成秋收。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為勃利縣農業大豐收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證和智力支持。
科學技術指路,機械化水平大幅提昇。『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近年來,由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等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勃利縣農民種糧積極性和購置農機的熱情高漲,機械收割率顯著提高。該縣不斷加快水利化、農機化、農業科技、水稻大棚育秧等工程建設,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健全種子源頭管理和農作物質量監測預警機制,保障農業生產安全,以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提昇質量、增加效益為目標,以玉米、水稻、大豆為主打品種,穩步擴大糧食播種面積,優化糧食品種結構。今年,這個縣廣視現代化農機合作社引進了大型深松耕種機械,徹底打破犁底層,施用測土配方肥料,使用大型機械播種,使壟寬由過去的65厘米增加到80厘米,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大機械收獲馬鈴薯,有效推進了馬鈴薯科學種植管理收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