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龍江『金豆』難閃金光 市場開發不力好豆沒賣上好價
2010-11-30 10:04: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30日訊 日前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黑龍江省一些高油品種大豆出油率與進口大豆出油率相差無幾,但由於長期的混種、混收、混銷,導致好大豆也難以賣上好價錢。另外,黑龍江省近年來大力發展的綠色食品、有機大豆也由於在市場後期開發上存在問題,而沒有實現優質優價。

  種植各自為政

  收購『一鍋端

  『對於大豆出油率,誰心裡都沒底。』一位大豆壓榨企業負責人說,抓一把進口轉基因大豆,外商就敢保證出油率是多少,企業的生產成本一清二楚,而地產大豆一個村子就好幾個品種,加上混收、混銷,誰都不清楚自己手中大豆出油率能達到多少,這樣的大豆誰敢給高價啊?

  坐落在九三分局的九三油脂廠正在收儲大豆,各地經紀人送廠的大豆統一過篩後都混到一起。該廠負責人告訴記者,收儲半徑輻射九三分局地區,來賣糧的都是附近的農戶,有高油的、有高蛋白的,只要檢驗合格,就得收。

  由於農村耕地分散在農戶手中,大豆品種的選擇權還在農戶自己手中。嫩江縣副縣長方曉說,政府部門曾為農戶和企業搞過牽頭會,引導農戶實現品種統一化,希望將高油品種賣給壓榨企業,高蛋白品種給飼料加工企業,但是這樣的合作很脆弱,由於市場價格變化,雙方違約現象嚴重,最後無疾而終。

  據悉,現在大豆收儲主要是看大豆的質量,有沒有壞豆、殘豆,而對於豆的出油率、蛋白率沒有要求,導致農戶只關心產量,不在意品種和品質。

  省農科院大豆所所長劉麗君介紹,現在農業已經向商業化農業發展,這意味著我們的非轉基因大豆不僅僅是產品更是商品,商業化農業需要有代表性的產品,轉基因大豆就是商業農業的代表。黑龍江原生態大豆面對轉基因大豆商業挑戰敗下陣來,主要是大豆的商品性沒有開發出來。

  市場開發不力

  好豆沒賣上好價

  黑龍江省大豆全部為非轉基因大豆。據省農委相關人士介紹,2009年全省大豆全部為無公害產品,綠色有機大豆發展面積1810萬畝,比上年增加9.5%。同時,高油、高蛋白及兼用型大豆種植面積6874萬畝,佔大豆總播面積的94%。

  農墾北安分局紅星農場已全部實現衛星定位種田,記者在農場的監控室內看到,某一地塊的種植、施肥等農業生產在電腦上就能全部實現控制。根據需要,按照不同標准進行耕作,並建立起有機大豆安全追溯體系,嚴格按照有機標准進行生產。該農場下屬的親民食品有限公司正在開發有機大豆產品,公司經理劉建生告訴記者,現在公司的主要產品還是原豆,雖然進入了一些專賣店及大型超市,但受消費者認可度影響,銷量不大。目前,公司正准備上馬一個有機大醬加工項目,市場前景很不錯。劉建生說,有機大豆前景廣闊,但開拓市場、擴大市場是企業面臨的最大瓶頸。因為有機大豆按照相應標准生產,對農藥、工序有嚴格的限制,有機產品的投入較大,產量相對較低,在市場價格上卻體現不明顯。『優質優價』還需消費者對有機大豆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於殿宇說,作為商品,進口大豆的價格優勢更為明顯,2010年一季度合計進口大豆110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8.8%。黑龍江大豆價格與到港進口大豆相比,價差仍在350-400元/噸,國產大豆仍不具備與進口大豆相抗衡的價格優勢。在進口大豆衝擊下,黑龍江省大豆的種植優勢、品質優勢沒有得到體現,進口轉基因大豆與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的異質性最終被價格淹沒。

責任編輯:張喜艷